編導:高躍 高萱 攝像:高嵩 張巍
我是鎮江人,一直是在鎮江長大的,對鎮江的山山水水我很有感情,因為我是鎮江人。
我作為一個鎮江的一個市民,對我們家鄉的一種熱愛,同時呢也關心我們城市的變化,作為市民來説總希望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
是啊,作為一個在這片土地上生在這裡長的鎮江人來講,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美,更富饒,鎮江市這幾年的城市建設是突飛猛進的。讓鎮江市民最津津樂道的是,在不長的時間裏,鎮江市就完成了幾大工程,建設大市上廣場,“引資大員”長江的改造,重建芙蓉樓等。鎮江人把大市口廣場稱作他們的大客廳,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這裡程度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除,在這裡觀水景,只見珠簾浮動,水花飛濺,景色優美,廣場中心區內的大型噴泉更是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給城市增添了幾分歡樂祥和的氣氛。
鎮江人如此重視城市建設,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了城市形象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城市建設是一個地方經濟良性發展的起點和人民生活的載體,只有城市景美了,才能凝聚人心,吸引外資,很多鎮江市民為城市建設作出巨力貢獻。
大市口多少年來都是鎮江市的中心地帶和黃金地段,隨著歲月的流逝大市,這些破舊的房屋與旁邊的高樓相比顯得格格不入,鎮江市決定在2001年將大市口地區的401戶居人搬遷到別處,然後在原地修建一個中心廣場綠地,剪子巷60號,居住的是樊建中一家。
52年前,樊建中就出生在這裡,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全部人生經歷都濃縮在這座房子裏,他家裏四世同堂,還經營著一個小雜貨店,樊建中已經退休了,他家人的生活來源於這個小雜貨店。政府決定在2001年二月要當地的居人全部搬出。對於搬遷老樊和他父親沒什麼意見,但他兒子確有些想不通。
採訪樊建中
“這個(小)兒子還沒想得通呢,都不肯起床,小兒子24歲了,你説我們家裏面全部思想統一了,那是假話一句。我們純屬是在民主的基礎上一個家長制,一個集中制,走沒得話説,不要七嘴八舌的了,再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鎮江市的市容市貌要改變了可能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條件,可以引進到外資了,有個良好的環境了,外資就來了,應該説我們這些人家也做了自己的貢獻吧。”
採訪老樊父親
“現在我們城市建設,我是非常擁護的,因為城市建設,這是國家大事,我們要服從整體利益才有個人利益。”
雖然固土難離但2001年2月25日,這一天樊建中開始搬家了,樊建中一家終於搬走了,離開了他們已經居住了52年的剪子巷,在不久的將來,大市口的危舊房將徹底在鎮江消失,幾天后,樊建中又出現在剪子巷,在這裡畢竟留下了他半個世紀的記憶。
一座城市,尤其是歷史文化名城,她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是歷代的城市居民努力創造的結果,或可以説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産物。
用每天拍一張照片的方式,完整地記錄下大市口廣場建設的全過程,以次表達一個生活在鎮江的普通市民衷心希望這座城市美麗,富饒的願望,表達他對家鄉的熱愛和作為鎮江人的自豪。從2001年4月25日開始,他每天帶上自己的照相機,在一座大廈15樓拍攝一張大市口廣塔的建設全景,直至2001年9月13日,大市口廣場開放迎接第一批客人。
為了堅持每天拍攝,他放棄了暑假和孩子去青島的旅遊計劃,在140多幅照片中,惟有2001年9月4日、5日兩天的照片是請朋友代拍的,因為當時他必須到上海出差,這中付出這種毅力來自那裏。
他叫張維立,一名普通的鎮江人。
採訪
“當時我主要考慮,我作為一個鎮江的市民,對我們家鄉的一種熱愛,同時呢也關心我們城市的變化,作為市民來説總希望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那麼這樣我們同時有一個休息的好的環境,那麼對我們整個鎮江的招商引資也將起著很大的作用,拍了這組照片當然放棄了很多休息的時間,那麼不管颳風下雨都每天堅持拍,拍了半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作為我們鎮江城建史上第一次的創舉,那麼同時我也將這本長的城市客廳的畫卷贈送給了市政府。”
如果你是從滬寧高速公路進入鎮江市區的話,一定會對這全長15.6公里的“引資大道”留下深刻印象,他表達了鎮江人民對八方來客的一片熱忱。
風景優美的長江路,開闊平坦,樹木常青,它是鎮江第一條園林景觀式的城市幹道,沿江雕花的,白玉石欄杆,點綴在大江與濱江綠化帶之間,為這裡增添了幾分魅力。
求富思變,環境先行。現在在全市人民的努力,鎮江正朝著“顯山,露水、透綠,現藍”的現代生態城市的目標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