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高躍 高萱 攝像:高嵩 張巍
在鎮江市有這樣一位老人,一台從不離身的老相機,他們相伴近五十年,跟他一起穿越歷史,踏遍古城,記錄了那裏生生不息的文明進程。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楊瑞彬,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的研究顧問,多年從事文史研究工作,雖已年過八旬,但從他消瘦的身上,你卻很難尋覓到與他年齡相符的印跡。從50年代至今,他拍攝了反映鎮江歷史文化的照片萬餘張,用相機記錄著鎮江的歷史,記錄著鎮江古老的變遷與現代文明的衝擊。
當楊老把他拍的照片拿給我們看時,一組鎮江市中心大市口的變遷,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這其中有一些是楊老收集來的老照片,從這些照片你可以了解到鎮江古城的歷史,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楊老採訪
“ 這個大市口是我們鎮江古老城市的一個中心,在宋代開始起,這邊就是叫大市口了,就非常繁華,非常熱鬧,當時的名字叫十字街,也叫大街心,那麼到明清,這個地方也就是府衙所在地,特別是清代的將軍書,抗英的名將都統,海齡也是在這個地方,到了民國期間,這個地方就變成了省會,這個地方過去有一個中山塔,因為這個地方相當繁華,也是我們鎮江城市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這起步,這個記錄我是從清代開始就有了,可不是我照的,我沒有條件,對吧,我就注意收集了,因為城市的變化要不斷的注意收集,那麼重點的是解放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鎮江城市的面貌全變了,基本上它整個的變化我都把它記錄下來了。”
在鎮江鼎石山上聳立著一座古塔,僧枷塔,它始建於唐代,聽楊老介紹這座塔是為紀念西域佛教高僧“僧枷”而建的。老人已經記不清來過多少次了。具老人講每次來都要拍幾張照片,仔仔細細的審視,從老人的表情你可以看出他對鎮江的每一處古跡都懷有一份深厚的情感。
老人這幾十年走遍了鎮江的山山水水,城市的大街小巷。用他那老相機記錄著述説著鎮江的歷史。
在他的相冊中,有些照片是老人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
老人採訪
“有的房屋建築一定要高空才能照,一定要搞俯視,你必須要爬上七層樓,九層樓,我十層樓都上,上去之後,我不敢叫人跟我一道去,去的人是不願意跟我去,危險,掉下來怎麼辦,這個老頭子跑上去要自殺了,我就用繩子把我的腿拴起來,後邊就拴在柱子,我爬,人爬到前面差不多了,繩子直了。我開始拍,我掉不下去,但是如果有第二人一起去,他決不敢冒這個險,他不敢這麼做。”
老人又把我們帶到“夢溪園”這裡的主人叫沈括,沈括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他于1086年在鎮江建了這處住所,並取名為“夢溪園”。聽楊老講他是當時修復夢溪園的參與者之一,修復的依據就是根據他和其他人所收集的資料重建的。
老人採訪
“原來這邊是一片荒蕪,房屋都塌的一塌糊塗,以後把這兒的居民一起搬出去,我們修復的依據呢,是根據北宋的時候有個《夢溪筆談》,他們的所説,有個圖,當時修復的時候我們是統一規劃,逐步實施,原來這地方是十畝地,現在只有一畝,它原來這個地方是很古樸,有蒼峽亭,蕭蕭亭,這個裏面比較幽靜的,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現在就是分步實施,我們第一步到位呢是搞的前面這一塊,這一塊這個地點主要是根據文字記載跟過去的圖紙進行修復,你們看到我那張照片,我就是在頂上拍的,為什麼在這兒照呢,因為後邊整片沒有完成,我是拍的局部。”
這夢溪園的一磚一瓦、一棵草木、一塊石頭都凝結著老人的一份心血。楊瑞彬老人這幾十年的心血沒有白費,當城市改造或恢復古建,當後人想了解鎮江歷史變遷時他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份珍貴的資料。
楊老已經退休十幾年了,但是他的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
採訪楊老
“照這個照片呢一個就是要有毅力,有思想的動力,因為我一生的樂趣,有好多老同志勸我,他説你是個傻子,你是個呆子,你在鎮江離休的拿著錢,你生活很好,很夠,你還想去搶鈔票嗎?我説我不是想鈔票,你不是想鈔票那麼危險賣命幹什麼,我説是我的樂趣,哎呀,沒事兒搓搓麻將,打打撲克牌多好啊,我説我要把這個照片照下來,我能考證好,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是我最愉快的事情。”
鎮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已經裝在了這位鎮江老人八十年的滄桑記憶中,多少年來,老人用相機瞬間的定格,從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角度來記錄,記錄著這裡的點點滴滴,見證和延續著這裡的歷史變遷,以及人類生生不息的文明,而這需要付出,需要堅韌的毅力,更需要一種祖祖輩輩繁衍傳承的不朽責任。
楊老採訪
“我這個照相機,我是不離身的,是我的忠實伴侶,它也是個老黃牛,跟我一樣,還在繼續勤耕,我一個人生,這個照相機可以講到我最後的結束,我都是隨身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