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鄭州]《綠色的週末》2002-109


  編 導:馬威 攝像:蔡 軍

  這是美國著名指揮家馬蘭卡爾松與河南省歌舞劇院合作演出的一場交響音樂會,但他面對的觀眾卻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這是鄭州市的特色文化活動——“綠色週末”。

  “綠色週末”是由鄭州市市政府出資主辦的一項公益性的演出活動。用古今中外的經典音樂作品對青少年進行陶冶和熏陶,目的是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以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被認為是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創舉。

  自1996年“綠色週末”被推出以來,六年間共舉辦166場,觀眾達23萬人次,影響極為廣泛。就連這個活動的取名也被廣為傳播。

  採訪:鄭州市市長 陳義初

  “綠色,一個是我們是綠城這個原因,“綠色週末”本身,現在不是我們都講綠色食品啊,我們的想法就是沒有污染,應該説是比較經典的。作為市長,我並不反對我們的青少年喜歡通俗音樂,比如他們要追星啊,喜歡劉德華啊,喜歡韋唯啊,喜歡宋祖英啊,這個我並不反對,而且我自己也很喜歡通俗音樂,喜歡搖滾樂,但是我覺得古典音樂這一塊或者經典音樂這一塊,作為世界文化的遺産,也應該讓我們的年輕人知道,所以我就覺得,一個政府,除了把經濟抓好以外,一定要抓文化,要抓青少年的文化素質提高,我們的“綠色週末”,我想就是基於這樣一個想法。”

  未來屬於年輕的一代。鄭州市的“綠色週末”正同沐浴在陽光下的青少年一起成長。

  建設文化之都不僅是鄭州市政府的意願,也是鄭州市民努力的方向。“去廣場看演出”是鄭州市民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這裡所説的演出是鄭州市的又一文化現象——“廣場文化”活動。

  “廣場文化”活動是市民自娛自樂的陣地。從1995年開展以來,迄今已演出300多場,觀眾達上千萬人次,它成為展示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又一個窗口。

  採訪:鄭州市新世紀歌友團團長 王靜

  “幾乎年年都演,自從開辦文化廣場以後到現在,他們都是五十多歲了,看不出來吧?我們這個合唱團都是工人自己組織起來的,沒有任何報酬,也沒有任何單位資助。我們全是業餘愛好,大家都是用業餘時間在一起,在一塊玩得特別開心,而且活動搞得豐富多彩。在公園都有我們的場地,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唱。”

  廣場文化活動涉及面廣,參加活動的有各市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業餘文化團體等數百個團體。如此複雜的組織工作是由鄭州市群眾文化藝術館擔負的。

  經過7年的探索與發展,廣場文化活動將文藝表演與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村鎮文化等結合了起來,並積累了一大批穩定的演出團體,形成了廣場文化的大文化特色。

  採訪:鄭州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 趙蘭

  “我們群眾文化工作主要都是依靠基層,他們非常樂意參與這樣的活動,你就是不組織她,她自己也要搞活動的。我們就利用她們這種熱情,我們就及時把她們組織起來,因為現在的生活區都是以社區來劃分的,是最基層組織了,每一個社區都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文化隊伍。”

  大的文化活動依靠的是廣泛的群眾文化基礎。社區是現代城市管理的最小單位,社區的文化建設更是一個城市文化建設的基礎。在社區中,鄭州市的文化又以什麼樣的形式得以體現呢?

  採訪:鄭州市市委副書記 楊惠琴

  “一個是活動,通過活動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文化的形式很多,它有文明市民學校,有文化活動陣地,把他們組織起來開展活動。當然還有一些展覽,比如説書法展、書畫展,還有一些健身活動。政府對文化建設在社區這一塊,我覺得還是比較重視的。社區現在在我們全市有336個社區,每一個社區都有一個群眾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陣地。”

  這種以社區為單位、以城市居民為主題的社區文化藝術形式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營造了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人們逐漸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成為社區大家庭的一分子。

  採訪:市民

  “生活條件都提高了,要求的條件也高了。不是光限于在家圍著鍋臺轉。現在都走出家門,參加到社會的公益活動當中去,也鍛鍊了自己的身體,也活躍了社區的文化生活。”

  週末,在中國的日曆上是綠色的,而綠色象徵著生機與活力。通過這一系列的文化建設,市已形成一個由上而下、從政府到民眾的文化有機整體,“綠城”,鄭州的美名,今天又多了一層深刻的含義。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