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瀋陽市的青年大街,它是一條南北走向的主幹道,也是城市的中軸線。在青年大街兩側,高樓林立,商賈雲集,集中了政府機構、金融保險、賓館酒店、公司寫字樓和住宅區。對於瀋陽來説,青年大街相當於北京的長安街、上海的延安路。
説起青年大街的變化,最有發言權的也許就是這些整天和大街打交道的清潔工了。
採訪:
“以前的青年大街什麼樣?”
“以前的青年大街和現在沒法比,以前的青年大街馬路忒窄,就是來回錯車都非常費勁,兩邊全是小平房,那小平房都要倒塌了。現在變化太大了。”
這座四層雙環式立交橋,叫文化路立交橋。文化路立交橋建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瀋陽的交通已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採訪:
“文化路這個交叉口就成了瀋陽市十大交叉點之首,這個地方堵車當時是非常嚴重,一般的出城要一個小時。”
瀋陽的道路格局是1625年清朝定都瀋陽後開始形成的。後來由於修建鐵路和建設工廠區,城市的佈局形成了依附老城、鐵路和工廠區的三種形式,交通成為城市建設的焦點。為此他們規劃要在文化路口建一座四層的立交橋,這在當時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對。
採訪:
“上面這個爭論最厲害了,有人説大可不必,有了環橋就可以了。我們認為要發展看問題,因為南北是瀋陽的中軸線,將來奔向計劃中要建設的桃仙機場,還要奔向本溪、還要通向丹東、大港,我們建了四車道,這樣南北來往的車輛要一通而過。”
16年過去了,瀋陽市的車輛總數增加了十幾倍,但這座立交橋因為設計合理,至今仍然是一個通暢的交叉路口。
除了市內的路網改造以外,瀋陽市還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設。1989年,中國第一條開工建設的高速公路——瀋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通車,加快了瀋陽與港口城市之間貨物的流通速度。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裏,瀋陽市先後建成了圍繞瀋陽的環城高速公路、修建了瀋陽至北京的高速公路、瀋陽至長春、哈爾濱的高速公路,現在瀋陽人到海邊度假,到省內的大城市裏串親戚,開起車就走,一兩個小時就能到達。
採訪: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瀋陽通過一個環線高速公路和五條放射高速公路,把東北地區和關內緊密聯絡起來,而且聯絡了周圍的省轄的大城市,形成了以瀋陽為中心的大瀋陽都市圈。”
交通是城市的命脈,有了便捷的交通,瀋陽城市的發展又邁向新的一步。瀋陽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擁有工業企業六萬多家。在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瀋陽製造了新中國的第一台萬能銑床、第一台全身CT掃描機、第一架新式噴氣式戰鬥機等幾十個第一。在中國大陸地區任何一家工業企業中,都能見到産自瀋陽的設備和材料。
採訪:
“瀋陽在國內也被稱為共和國的裝備部,瀋陽市的長項就是裝備製造業。為了發展瀋陽裝備製造業,我們開闢出了54平方公里的這麼一塊地,叫製造業工業帶,我們將接收外國的産業轉移,將吸引外地的企業到這裡來發展,同時也培養生成自己的工業企業,工業帶上要建成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瀋陽是東北地區的金融中心和物資集散地,瀋陽人的商人總是誇耀他們坐買天下、坐賣天下,每年的商品交易額達到500多億元。歷史上瀋陽是東北的交通中心,關裏關外的人走動都要經過瀋陽。瀋陽正是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提高了城市的整體功能,形成位於東北,聯絡全省,通達中國和世界的大瀋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