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十六大特別節目]《海上花園》


  這就是廈門。中國東南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傳承着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又最早接受了西方海洋文化的洗禮。千百年來,從這裡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運往世界各地的茶葉和瓷器傳播着廈門的名字。它是中國最早開放門戶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它再次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過去二十年,廈門市以18.4%的GDP平均增長率位居中國各城市之首,這個發展速度並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其城市環境競爭力名列全國第二。

  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溫馨。這種溫馨體現出了廈門人的哲學理念,那就是“和”。它主張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和睦與和諧。在廈門,東西方文明交匯融合,傳統與現代兼收並蓄,經濟與環境實現雙贏。廈門不僅以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以溫馨的人文環境贏得了“海上花園”的美譽。

  這個放風箏的好去處,並不是公園,而是在道路旁邊的休閒地帶。廈門給每一條道路都留下了綠色,留下了風景,四通八達的交通把綠色伸展到每一個角落。開放的廈門人把公園和單位原有的圍墻一一拆除,讓更多的人分享綠色。

  廈門的綠化滲透到了每一個家庭,在庭院、陽臺,甚至在屋頂,到處都能看到生機盎然的綠色。

  這座佔地227公頃,保存植物種類5000多種的植物園,最值得稱道之處,不是它的面積、規模,而是它的位置。這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處於城市的中心地帶,所以它成了名副其實的城市之肺。

  所有的城市公園免費向居民開放,人們不僅住處有綠化,而且可以最便捷地接觸和享受城市的園林景區。

  在廈門的居住小區,只要步行10分鐘,就可以找到菜市場、郵局、銀行、學校等各種生活和娛樂設施,居民們絕大部分的生活事務可以在500米範圍內解決。為了節省能源和減少污染,廈門倡導綠色交通理念,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網絡覆蓋全市。

  廈門的城市規劃不僅以人為本,而且以自然為本。所有的人工景觀必須以不破壞自然景觀為前提,建築物依據地形設計,人工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廈門是一個藝術的城市。聞名遐邇的鼓浪嶼鋼琴島是中國人均鋼琴擁有量最多的地方。每年都有各種名稱的藝術節、音樂節在這裡舉行。2002年10月就有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這樣的音樂盛會。

  可喜的是,許多藝術活動走出戶外走進廣場,走進普通市民之中。而廈門人喜歡的家庭音樂會,更是把藝術帶到了城市每一個角落。

  這是南音古樂,它完好地保留着一千多年前的音樂風範,堪稱中國古樂的活化石。在廈門無論是街頭廣場還是藝術劇院,人們都可以欣賞到它的風采。年輕一代珍惜傳統,他們決心讓這種古老的音樂藝術代代相傳。

  廈門的許多文化遺産就這樣獲得了生命的延續。一些已經失去現代功用,或者經不住時光侵蝕的珍貴文物,被完好地封閉保護起來,其它大部分遺産,至今呼吸着現代氣息。有特色的古建築不是拆掉重建,而是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前提下發揮其現代功用。這些活的遺産由於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得到了最好的保護。對於那些必不可少的修復,有關部門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於那些確屬必要的開發,也必須與已經存在的文化相融合。現代化並不意味着拋棄傳統,在廈門人眼裏,歷史是一條河,現代是傳統的延伸和發展。

  廈門有一個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在這裡,中國與外國,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前衛,民間與專業,世俗與宗教,個人與群體,各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這種文化的多樣性應該説得益於廈門海洋般寬廣的胸懷。

  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其它生物,在這裡也得到很好的保護。廈門人有崇尚自然的傳統,千百年來,白海豚被市民視為媽祖魚和鎮港魚,白鷺被作為市鳥。在市民的積極推動和支持下,廈門建立了以保護白海豚和白鷺為重點的自然保護區。廈門人愛護自己的一草一木,新建的道路如果遇到古樹名木,會加以保護並繞道而行。

  廈門環境保護最主要的特點是公眾參與。廈門把環境監測數據向公眾報告,使市民更加關注自己城市的環境變化,推動市民積極投身於環境保護的實踐。他們提供市長專線電話、聽政程序等各種渠道,讓市民參與城市的決策與管理。同時積極改善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讓市民分享環境保護與城市進步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提升。

  廈門人非常熱愛自己的城市。他們注重家庭文化,把城市看作是自己家的延伸。他們了解、關心和享受着這個城市,並採取各種行動愛護和建設這個城市。

  如今廈門人“家”的觀念正在擴大,在未來的城市規劃中,廈門將從一個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發展,到2010年廈門將初步建設成“眾星拱月”的生態型海灣城市。人與自然將更加和諧,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相映成輝。廈門人居住在一個符合人性又保存天性的溫馨環境,這個城市是一個花園般的家園。

  海灣型城市是濱海城市的一種形態,是城市建設發展中的一個過程。廈門境內山脈、丘陵起伏,海岸線曲折多變,海灣眾多,城區建設在本島和島外海灣地區展開,形成了山、海、城、湖交融的城市景觀。與世界上其它沿海城市相比,廈門以島為核心,以灣為背景的“海灣型城市”空間結構獨具特色。

  從城市形態演變的過程看,廈門將沿着海島——海灣——海洋不斷演化拓展。廈門今後的建設重點將放在環西海域、東海域地區。未來十年,廈門將把海洋作為城市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保護和利用。

  目前,一個藍圖已經被清晰地繪製出來,那就是以廈門本島為依託,跨越海灣往四週輻射,將廈門建成整個閩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形成眾星拱月的海灣城市格局。

  特區二十年,廈門的經濟總量從1981年的7.41億元增加到558.33億元,人均國民生産總值由1981年的八百元增加到四萬元,廈門成為帶動閩南三角洲乃至整個福建省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認為,21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是美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的城市化。目前中國沿海已經形成了幾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閩東南地區都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域。廈門位於閩東南地區的核心位置,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在福建乃至更大區域內的城市化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海灣型城市建設戰略的決策與實施,將凸顯未來廈門“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環境特色。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