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濟南]《呂劇》2003-026(147)


  編導:章晶 郭幼鵬 趙杉 攝像:梁濤

  今天,是山東省呂劇團在濟南郊區的一個景點四門塔演出的最後一天,已經是初冬的天氣了,清晨顯得異常寒冷,但熱心的觀眾們還是早早搬了凳子坐在場地上等待,有的甚至連早飯都還沒有吃。漸漸地,場地上的觀眾已經越聚越多了。

  採訪:山東省呂劇院副院長 王世元

  在這兒,我們簽訂的合同一共演出十場戲,今天上午是第九場,下午是第十場,據當地的老百姓反映,説他們年年都是搞一些活動,但是這次呢,呂劇走向這個景點,觀眾來的人數是最多的。”

  九點鐘,演出正式開始,今天上演的是傳統劇目《白蛇傳》。

  呂劇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以生動活潑的當地群眾語匯為劇中臺詞,深受濟南和山東地區廣大人民的喜愛。演員演的非常認真,觀眾也看得非常投入。

  呂劇起源於20世紀初,相對來説是個比較年輕的劇種,正因為它年輕,所以它沒有象其他古老的劇種一樣有很多傳統的表演程式,而是非常生活化,使觀眾感到很親切。呂劇形成時期的代表劇目《王小趕腳》,便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1953年,在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山東省呂劇團正式成立了。因為是新成立的劇團,在創作上從話劇中吸取了體驗生活的創作方法。他們排演的第一個劇目叫《李二嫂改嫁》,為了演好這齣戲,主要演員郎鹹芬來到一個農村寡婦家裏去體驗生活。

  採訪:呂劇表演藝術家 郎鹹芬

  “當時大嫂談得淚流滿面,我也是淚流滿面,就是這樣心靈溝通,她什麼話都給我倒出來了,她説我也是個人,我也追求幸福生活,我也對幸福生活有美好的嚮往,但是我不敢邁出這一步。”

  對生活的體驗使演員能夠更好地把握劇中角色的心理和感情狀態。

  採訪:呂劇表演藝術家 郎鹹芬

  “像觀眾跟我們講的,你們剛來,給我們演出李二嫂的時候,和你在臨別要離開我們這個村,要回去的時候,再演完全不是一碼事了,面孔也不一樣了,你們的動作也不一樣了。”

  雖然吸取了話劇的一些創作方法,但呂劇是一種地方戲曲,不可能像話劇一樣完全地生活化,它也從其它的劇種裏吸收了一些程式化的動作,像甩袖、雲手、蘭花指等,只不過它的動作更偏於生活化一些。

  採訪:山東省呂劇團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高靜

  “忽聽正北雲霾響,一個雲手, 像這個,那麼這也是提煉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動作,但是觀眾都能接受。”

  如同呂劇的動作一樣,呂劇的唱腔也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既有音樂的美感同時又有口語的通俗,是一種邊説邊唱的形式。

  採訪:山東省呂劇院院長 作曲家 欒勝利

  “説中有唱,唱中有説,當然他説的都在節奏裏邊,這樣就是説老百姓一聽就和對面兩個人講故事一樣。”

  在呂劇《姊妹易嫁》裏,男主人公張有旺老漢就是用説唱的形式來表達大女兒即將出嫁的喜悅心情。

  呂劇是一個紮根於民間的,充分照顧到人民群眾喜怒哀樂的劇種,山東省呂劇團的創作人員深入生活,創作了不少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目。《借年》這齣戲講的是窮書生王漢喜因為家貧,在大家都過年的時候,家裏卻沒有東西吃了。於是他在大年夜裏來到未婚妻愛姐處借年貨,不巧被愛姐的嫂子發現了,嫂子詼諧地調侃起這一對小情侶來。

  “聽到呂劇響,餅子貼在門框上”,呂劇團的創作人員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它深入到濟南人民的心中,成為當地惟一能把觀眾從電視機前拉開的劇種。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