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南昌]《筆鄉文港》2003-015(136)


  編導:馬翔宇 攝像:

  眼前這風景如畫的江南景致就是南昌的筆鄉文港,大凡喜歡舞文弄墨的人們沒有人不知道文港,這裡是聞名遐邇的毛筆之鄉,人們把這裡稱為華夏筆都。早在二千多年前,制筆工藝由秦朝時期的咸陽人郭解、朱興傳到文港,一直延續到今天,王勃在滕王閣序中都寫有“光照臨川”之筆的頌賦。到了清代文港毛筆更是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成了御用貢筆。

  採訪:文港鎮村民

  “我爺爺説好像是,從明清時代開始的,明代以後 清代以前,就一直在做毛筆,這個毛筆,以前的毛筆沒有這麼多品種,後來經過改良以後,品種慢慢多起來了,筆也比以前長,比以前大了,我村裏大概有好幾百人,三 四百人有,至少有三 四百人做毛筆的。”

  筆市是文港的一大特色,早在唐朝就有了,今天的筆市規模更大了,這裡是全國毛筆市場最大的集散地,每到集日,都會有幾萬人進場交易。

  採訪 :顧客

  “這個羊毛沒有鋒就不能寫字,有鋒寫字就比較經久耐用,我們是祖傳的,我爺爺是做筆的,爺爺到我爹爹手上,再傳下給我,祖傳,做筆主要是墊毛的問題,把羊毛要好,得是北方的,我們南方的不行,在北方那毛 天氣冷,把做起來 把羊毛封好,用南方的毛不行,你們家三代都做筆,我三代做筆,三代做毛筆,我兒子還要做筆。”

  早在清朝時期,文港鎮上的老字號“紫光閣”文照軒的毛筆,不僅暢銷國內並且還遠銷到越南、日本、新加坡、文港人做的毛筆以尖,齊圓健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在北京、天津、上海都有文筆人開的毛店。

  採訪:張華 文港鎮四寶堂筆店經理

  我們這是江南第二大皮毛市場,全國各地的皮毛,都會到我們這邊來到我們這集中,然後我們在這裡直接選料,有些都是從外地調過來的,羊毫是從外地,像狼毫一般在我們本地,我們的筆對觀眾平民百姓,像大書法家范曾、劉炳森、李鋒,到我們這考察的時候,也是用我們的筆題的詞。

  文港毛筆大如掃帚小如針,品種繁多,狼毫、羊毫、紫毫、石獾、鬥筆、眉筆、條屏、排刷,應有盡有,千百年來,文港人不斷創新,毛筆越做越精良,並且還在這筆上大做文章,在筆桿上刻起了徽雕,周信興就是文港第一個在筆上刻徽雕的。

  採訪:周信興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以前一支大狼毫,就賣一塊多錢 二塊錢,它定多少錢,定十二塊錢一支,精包裝的,他定下來了,外賓第一次兩百支拿去了,一個月回來,就要五百支 一千支了就是你要多少,有多少可以銷多少,在外面很搶手的。”

  周信興在毛筆上的一雕一刻,讓文港的毛筆升值了,當然他追求的其實還是文港毛筆的藝術價值。悠久的歷史,純熟的工藝和精湛的製作是文港毛筆經久不衰的常盛之道,文筆毛筆剛中有柔,能硬能軟,吸水性強,鋒如一根線,寫起字來收得攏,撤得開,得心應手,揮灑自如,文港人把這精道的制筆工藝祖輩傳下來。

  劉文學是文港小有名氣的畫家,走上這條路,是與父親一起賣毛筆時開始的,他家的毛筆曾供給李可染、范曾等大書畫家使用,耳聞目染,從賣毛筆幾年下來,劉文學也成了畫家。

  採訪:劉文學

  “1983年我高中畢業,隨著我父親去外面推銷毛筆,因為我們是筆鄉,文港文化底蘊比較豐厚,宋代出來一個大宰相晏殊,開山鼻祖的婉約派詩人,所以他父子倆,都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影響了很多人,所以説在豐厚的底蘊這個地方,得到了當代一些,像李可染、啟功、范曾、任庸、周思聰,這些大家的精心指點,所以自己的藝術,有些長進。”

  小小一支毛筆,讓文港人做出了大文章,如今文港鎮的毛筆産值達到七、八個億,全鎮80%的勞動人口都在從事毛筆生意,今天,文港的年輕人把文化傳承下來,一支毛筆實實在在養活一家人和一個田圓之夢,千萬支毛筆,描繪成一個錦繡江南的百年繁華,這裡充滿了文港人的聰明和智慧。

  在宋代的時候 蘇東坡那個時候,在江西,他就已經開始用江西筆了其實如果再説早一點,王羲之在咱們臨川,當內史的時候,也就已經開始用江西筆了,江西筆出來,它就能做到羊毫、狼毫、尖毫、紫毫,江西筆全部都能做。

  有畫家説,一支好的毛筆可以影響一個畫派,一支毛筆在兩千年裏改變了文港人的生活方式,不知道在千百年後,文港人又會在生活上發生怎樣的變化。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