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無錫]《惠山泥人》2003-007(128)


  編導:丁樵 攝像:李毅

  在惠山泥人中,人們最熟悉、也最喜愛的就是大阿福。提起大阿福,在惠山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説,很久以前,惠山一帶橫行一種怪獸。有一個叫沙孩兒的小孩子降伏了怪獸。為了紀念他,人們就用泥土塑造了一個憨厚的小孩子的形象。經過藝人們不斷加工、創造,這個寄託著人們美好生活嚮往的藝術形象便在人們心中活了下來。

  作家 許墨林 :“和和美美,甜蜜幸福,希望吉祥如意、希望代代興旺發達。這是我們民族的一種文化追求心理,這種心理,在阿福的形象上體現得最美。早期大阿福的造型,都是坐姿端正,懷抱大青獅,代表了辟邪和吉祥等含義。阿福的造型飽滿圓潤,體現了惠山泥人的基本風格。隋唐以後,隨著大運河的開通,使沿岸的無錫城發達了起來,一躍成為江南名城。從宋代開始,出現了惠山泥人。今天,在惠山寺的門口,依然保存有惠山古鎮的兩條主要街道,直街和橫街,這裡散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泥人店舖。”

  採訪惠山泥人研究所:“我們説這個惠山泥呢 就是惠山周圍稻田三尺以下的黑泥,惠山這個泥很細、很黏,做起來可塑性非常強的,用手把它搓成泥條,很細的泥條它也不斷。早些年來過無錫的人都知道,惠山腳下廟宇多、祠堂多、泥人多。當年的泥人店,很多就穿插在這條遍佈祠堂的街上。而最早的泥塑藝人,大多是看祠堂的人。由於僅靠看祠堂維持不了生活,閒暇時,就做泥人來補貼家用。每年秋天,數百條船隻,從蘇北來到惠山採購泥人,他們用帶來的大豆、花生、棉花等農産品換取泥人,在沿運河銷售到全國各地。”

  清代末年以來,惠山泥人的生産日趨專業化,涌現出大批技藝精湛的專職藝人,惠山泥人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産品開始轉入高檔。到今天,隨著市場的需求,藝人們開始強化手捏工藝的特點,著力刻畫人物,人們稱這類手捏泥人為細貨。

  手捏泥人不用模具,由藝人按照自己心中的形象直接捏塑而成,造型設計以突出人物為主,特別注意把握人物的動作和神態。

  民間工藝美術家 李仁榮:“我這個漁翁啊,它做出來以後,我們一些外賓要來看我的漁翁,他不用翻譯的,他一看,就“fish man”“fishman”地叫起來了。”

  李仁榮是惠山腳下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家,他塑造的漁翁神形兼備、栩栩如生,被人稱做漁翁李。

  民間工藝美術家 李仁榮:“我本身也喜歡釣魚,釣到一條大魚,自己高興啊,要從作品上反映出來,比如説要從他的內心反映出來,這樣的作品才能做得好”

  由於手捏泥人是隨著戲曲在江南的流行而形成的。因此,表現戲劇裏的故事,成為藝人們最鍾愛的題材。於是,手捏戲文成為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最多的一類作品。手捏戲文往往在一個特定的場景或人物亮相中,點出了一齣戲的主題。使人們從各種人物角色的藝術造型中,慢慢品位細中的余味。

  惠山泥人是彩繪與造型相結合的藝術,因此又被稱為惠山彩塑。它的色彩具有和諧、含蓄的氣質,深沉中見素雅,明快中見凝重,素有“三分素、七分彩”之説。

  作家 許墨林:“色色暴 紅的、綠的要爆起來,喜慶吉祥。那麼他這種形象塑造正好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的心理要求

  泥塑藝人們經過長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用看似簡單的方法加以概括、提煉,去除了繁雜的顏色,因而表現在每一件作品上的色彩都很簡練。這些給人感覺像是隨意的塗抹,恰恰使惠山泥人的色調自成一格。”

  在一批工藝美術人員的積極探索下,近年來,惠山泥人在造型上出現了現代藝術風格的作品。與此同時,幾百年來,一直深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的阿福,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形象也在不斷變化,這些天真可愛,充滿童趣的形象,更適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實際需要。

  無論時代怎樣發展,阿福那胖墩墩、笑瞇瞇的形象,都將會隨著藝人們賦予它的血肉和神韻走進了千家萬戶,帶給人們吉祥和幸福是它永恒的內涵。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