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程海暢 曲澤民 攝像:門金鵬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國古詩《木蘭辭》中就有”當戶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詩句,其實,鏡子的使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不過,最早是把青銅磨亮當作鏡子,並稱之為"鑒",這就是銅鏡.據考古發現,銅鏡在我國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到了漢唐的時候,銅鏡已經成為了人們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具之一.
阿城是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管轄的一個縣級市,歷史上曾是金代的第一個都城,稱作金上京。20世紀初開始,在這裡相繼出土了大量的金代銅鏡,引起了史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採訪: 阿城市金上京歷史博物館館長關伯陽
“阿城地區是銅鏡出土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僅咱們博物館館藏的銅鏡就有300多面,這足以見當時金代的都城是非常繁華的.為什麼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個還得從女真人的性格來看,女真人是非常善於學習的一個民族,他們從戰爭中得到第一批銅鏡之後,非常羨慕,非常欣賞,於是他們就爭相效倣,爭相鑄造銅鏡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
俗話説,玉不琢不成器,任何工藝品的塑造,都有一套獨到的方法。
古人鑄造銅鏡用的是沙模法,先用細沙鑄好銅鏡的模型,再把圖案刻在上面,然後把高溫融化好的銅水往上面澆鑄,等銅水冷卻之後,再通過刮削,研磨,拋光等工序,最後就磨制出一面面光可照人的銅鏡.
女真人善於學習,但他們並不是簡單的模倣,在吸收百家之所長的基礎上,金代的工匠們又大膽創新,使銅鏡的型制和紋飾更加豐富多彩。
採訪:阿城市金上京歷史博物館館長關伯陽
”阿城出土的銅鏡有兩個特點:從它的外形來看,除了常見的圓形的以外,還有方形的、亞字形的、菱花形的、葵花形的、荷葉形的、心形的、帶柄的等等,形狀是非常豐富的.從它的紋飾和圖案來看,也是非常豐富,非常漂亮的,你比如説雙魚銅鏡,還有狩獵鏡,仙人故事鏡,秘戲鏡,航海鏡,鸞獸葡萄鏡,草莓鏡等等,還有龍紋鏡等等,非常豐富.”
常言道,藝術離不開生活,金代銅鏡的圖案,就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這也是金代銅鏡藝術上的一大創新.
這面海水行舟鏡,形狀很特別,是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中的珍寶,銅鏡上,一艘大船正披波斬浪,揚帆遠航,那恢宏的氣勢,仿佛女真騎兵,勢不可擋。
女真人是我國北方的一個漁獵民族,捕魚打獵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因此,在他們的心中,有一種深深的愛魚情結,這在他們所鑄造的銅鏡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這面大雙鯉魚鏡,是1964年從阿城市新華鎮出土的,直徑就有43厘米
重達12.4公斤,是目前中國出土銅鏡中直徑最大,圖案最精美的圓形鏡,被稱為中國的”銅鏡之王”。鏡面上的鯉魚形態生動,線條細膩,可謂巧奪天工之作。在金代的銅鏡中,這種雙魚圖案的銅鏡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古人云,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其實在中國的古代,銅鏡的功用遠遠不止如此.
採訪:金上京文史研究會秘書長,阿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郭長海
“最初的銅鏡的使用功能是巫師,薩滿教的教徒利用它作為照妖的神鏡,人們在生活當中發展為男女戀愛的定情信物,同時又利用到舞蹈上,跳鏡子舞。”
古老的銅鏡,本是女兒手中的寵愛之物,在我國古代,它卻常常和出征的將士如影隨形,在狼煙四起的古戰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古銅鏡的又一個獨特的用途,作為古代將士盔甲中的前後護心鏡,擔當著護衛他們生命的重要使命。
在古都阿城,我們還發現了一種很奇特的銅鏡,當有光線照射到鏡面的時候,它能把鏡子背面的圖案反射出來,據專家説,這種銅鏡在古代叫“透光鏡”,是採用一種特殊的方法鑄造出來的,原理是在銅鏡圖案薄厚不同的地方産生不同的應力,在光的照射下,這種應力就把背面的圖案反射出來。這種透光工藝已經失傳很多年了,如今,經過阿城藝人多年的潛心研究,阿城工匠已經能夠仿製出這種透光銅鏡,仿製古銅鏡行業在阿城正方興未艾,倣古透光鏡也成為了阿城獨特的旅遊商品,向八方來客展示著金代古都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