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李明 徐曉天 攝像:劉學成
吃西餐在哈爾濱説來話長,近百年之前一聲西洋火車的長鳴,帶來了異國他鄉的餐飲方式,“俄式大菜”“啤酒”非常好理解,而“大列巴”和“力道斯”沒有來過哈爾濱的人,有可能就不知道了。時間一晃,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而這四樣西洋食品也與哈爾濱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採訪:哈爾濱市烹飪協會 會長 趙明孝
“哈爾濱從1905年開始有第一個西餐館,1905年開始我們正在修滿洲裏到大連的鐵路,原來叫中東鐵路,修這條鐵路的時候,引進大批的俄羅斯工人,他們來了之後,為了適應他們需要開始有第一個西餐館,當時叫鐵路俱樂部,在那開了第一個西餐館,從那開始陸續西餐館相繼誕生,我們華梅西餐廳就是在這些餐廳裏比較老的,比較有名的西餐館。由於他們的西餐館的建設吧,發展吧,這樣就使歐洲,俄羅斯的飲食文化,注入了哈爾濱的飲食文化裏來了,也可以説哈爾濱飲食裏,西餐就成為重要的一員了。”
吃西餐是西方人的專利,沒想到走進這家西餐名店,裏面用餐的顧客,幾乎全是哈爾濱人。這對於吃慣了中餐的中國人,吃西餐能習慣嗎?
採訪:哈爾濱市民
“平時也經常吃西餐,而且對西餐已經有點離不開了。哈爾濱西餐特別好吃,因為在哈爾濱有它的歷史背景,從蘇聯引進來,我們從小看著俄羅斯人一起長大的,然後我們的孩子也特別喜歡這種飲食的方式,覺得既有品位又有營養。
我從小來講,我就特別願意吃西餐,咱們有很多外來語都是從俄羅斯傳過來的,布拉吉(連衣裙),為的羅(水桶),小時候一直灌輸到人們心目當中,現在西餐對人們生活影響很大,方便快捷,家家戶戶早上都整點西餐,不像過去又熬粥什麼的。俄羅斯是個高寒地區,哈爾濱本身也是高寒地區,他們吃的飲食習慣就比較相同。”
哈爾濱人在西餐中最喜愛吃俄式西餐,並稱之為“俄式大菜”,西餐的加工方式,和中餐不一樣。屬於葷素搭配,概括起來有八個字:拌、烤、煎、燜、煮、炒、炫,八種加工方式,葷菜就是牛羊肉,雞鴨鵝,而素菜則屬於涼菜,拌沙拉,拌香雞,清拌蕃茄等,除了注重營養,還要造型美觀,口味講究個鮮、酥、嫩。
採訪:哈爾濱市烹飪協會 會長 趙明孝
“俄羅斯西餐有很大特點,酸甜辣鹹各種口味俱全,很適應我們口味的需要,北方人就喜歡這個,鹹,辣,酸都喜歡,它這個菜肴裏就有這個特點。和西方,歐美,德國的餐就不一樣,德國就以啤酒為主的,釀成的一些菜肴,英美有的時候以水果為主,搞的西餐,我們這個就主要以肉食,加上配料的鮮菜,所以這樣就適合我們北方人的口味,也解決我們的寒冷,給我們增加了些熱量,增加些蛋白,也增加脂肪,正好和天氣相適應。”
哈爾濱人喝啤酒喝得出名,外地人常常用“喝啤酒像灌溉”來形容哈爾濱人的豪飲。
採訪:哈爾濱啤酒廠 總經理 李文濤
“在哈爾濱的餐桌裏面,像香腸,像哈啤,像我們説的麵包,它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大列巴,應該説這些在餐桌上是不可缺少的,哈爾濱人喝啤酒的習慣來看,在人均銷量方面應該説也是全國最高的,就單個城市來論,我們計算了一下大約在85升左右。這個喝啤酒來看,無論是男女老少,不分季節,所以説啤酒的飲食,這個文化來看已經深深的紮在哈爾濱人的心目裏面。”
當19世紀麵包傳入哈爾濱時,還不叫麵包,是延用俄語的譯音—列巴。大列巴、小列巴、列巴圈、奶油列巴。它們擺滿了商店的拒臺。點綴着哈爾濱的城市風情。也讓市民們養成了吃麵包的習慣。
而哈爾濱紅腸它的名氣更大,可以説在哈爾濱除了剛生下的嬰兒,沒有人沒吃過它。
採訪:哈爾濱大眾食品集團 副總經理 劉世昌
“這個産品是從100年前,從俄羅斯傳入中國,這個産品是産於俄羅斯的立陶宛加盟共和國,所以説這個諧音叫力道斯腸,但是這個産品它的感觀是棗紅色,具有一定的熏煙香味,所以哈爾濱人管它叫紅腸。”
哈爾濱市民
採訪:“這個紅腸吃的味道好,它對衞生,各方面都有保障,所以這個紅腸,不但我願意吃,全市人民都願意吃,我們除了哈爾濱以外,黑龍江省的各市縣的來,都是成百成千的往回買。 ”
如今哈爾濱的西餐已成為餐飲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您如果有機會來哈爾濱的話別忘了去品嘗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