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太原]《迷人的清徐剪紙》2002-103


  太原清徐縣有個農民楊宗新,今年50多歲,因癡迷于剪紙藝術,而遠近聞名。剪紙像空氣和陽光一樣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像許多農村婦女一樣,對剪紙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深厚感情。

  採訪:楊宗新的鄰居 王燕

  “小王你什麼時候開始學剪紙的?跟誰學的?”

  “我上學的時候學的,跟我媽學的,我們村裏姑娘都會剪、不會剪就嫁不出去。”

  剪紙技藝作為評價媳婦靈巧水平的標誌,使農村婦女自然地成為剪紙工藝的傳承人。植根於民間的剪紙已成為逢年過節時,千家萬戶喜慶的裝飾品,它所反映的內容離不開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歲時節令,它雖然不象珍珠翡翠那般華貴,卻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靈,它的創作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採訪:山西省藝術館研究員 張行吉

  “剪紙的歷史有多長時間了?”

  “大約有三千年以上,過去剪在錦帛上,或者剪在皮革上,這就是剪紙的雛形。在新疆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對猴、團花之類的物品,就屬於這類的東西。”

  民間剪紙表現的是一種最原始的思維狀態、她散發著一種大膽、活潑、自由、浪漫而富有生命力的氣息,她飽滿的構圖給人以充實,圓潤的線條給人以完美,對稱的格局給人以安全,這種永恒的形式特徵,再加上獨特的認知生發的時空倒置,轉換的四維創作方法,無不凝聚著生命的力量,這正是民間剪紙被現代人所能接受的,具有超越時空的審美價值。這也正是楊宗新對剪紙熱愛的根本所在。

  採訪:山西太原清徐縣剪紙藝術家 楊宗新

  “我小的時候,我的外祖母剪紙剪得蠻好,(她剪的)很好我就看,看得多了,到了七八歲我就會剪了,我的水平就跟她們差不多了。那時她能剪什麼我也能剪什麼,其實這個剪紙很好學,不好學的是你的文學修養,是你的視線、視野,是你有沒有構思能力和思維能力。”

  新中國剛成立時才出生的楊宗新雖然是個農民但比祖母有文化。他當過兵、擔任過農村的義務科研組長,他能畫、能剪,還能用刀刻,他把自己對遠古神話“女媧補天” “大禹治水”的理解變為剪紙,他還在剪刻《紅樓夢》的十二釵中和“八仙過海”的民間傳説裏運用了誇張,變形的藝術,他用最簡潔的手法,表達著最完美的境界。

  採訪:山西太原清徐縣剪紙藝術家 楊宗新

  “我的剪紙藝術當中也吸收了版畫的一些藝術手法,吸收了版畫的,以及國外的野獸派,立體派,馬提斯,凡高,畢加索的藝術,他們也是誇張變形。因為風格跟我們的剪紙藝術很接近,所以我用上了一點。展(國展)出去,外國人還好喜歡。”

  採訪:山西省藝術館研究員 張行吉

  “剪紙永遠不會消失,剪紙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比如像老楊那樣的剪紙那永遠不會消失。”

  近幾年楊宗新的新作《紅樓夢》、《三國演義》等送到北京、香港、德國展出後,中外藝術家給予了極好的評價。大家認為中國的剪紙藝術家們正在把過去只能作為“雕蟲小品”的剪紙人物,拓展為表現大場面,大題材,大主題的大製作,這是一種創造性的突破,作者有意回避了戲曲臉譜化的舞臺模式,把人物的個性與心態準確地再現于剪紙當中。從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窺見,剪紙藝術的未來。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