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建於20世紀50年代,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武漢地區成為中國南北植物交匯的地帶,所以對華中地區植物進行研究和保護就成為這個所的科研戰略定位。在這裡可以看到華中地區的各種珍稀植物,許多瀕危物種在這裡得到了長期的研究保護和人工繁殖的科學實踐。
由於長江三峽地區具有世界矚目的植物多樣性,武漢植物所自建所之初就開始了對三峽地區的植物考察。在近半個世紀裏,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不僅對這一地區的植物分佈有了科學的把握,而且對三峽工程危及的植物也進行了舉世矚目的課題研究。
採訪:三峽水庫修起來以後,對三峽庫區(植物)到底有多大影響以及影響程度有多大,大家眾説紛紜,但是必須要經過實地考察以後,摸清它的一些情況以後,才有一個比較科學的依據,一個是調查(三峽)地方植物的物種的一些情況,比如説有多少種,以及每個種的生長現狀,還有它存在的量是多少,分佈的一些具體地點,生長環境等,摸清楚以後,我們就分析這個地方哪些植物受到影響。通過我們這麼多年進行研究以後,三峽庫區對植物的影響主要有120多科,有360屬,有500多種植物,但是除了這個疏花水柏枝和荷花鐵線蕨影響最大以外,其它的物種也受到影響,但是這些其它物種不是三峽庫區特有的植物,所以雖然它們受淹沒的影響,但不會影響這些物種的滅絕。
課題組在三峽考察
調查發現在三峽庫區特有的植物中有兩種瀕臨滅絕,其中荷葉鐵線蕨雖然部分在水位線上,但已受到嚴重的人為破壞。而疏花水柏枝將完全被淹沒在175米的水位線以下,這兩個物種急需遷地保護。
採訪:三峽植物保護課題組長 吳金清
在遷地保護裏面,你要應用成功的話,你必須對那個物種的整個生活習性,把它要摸清楚,你要是移過來以後,你不知道習性,弄得那個生長環境跟它那個不一樣,那你可能就會移不成功的。因為長江三峽它有個冬暖現象,武漢地區就沒有這種現象,你一定要模擬三峽那個環境,要進行研究。
瀕危植物被移植到了武漢植物所,但要對它實施全面的保護,需要長期的觀察研究。實際上這裡所從事的所有植物保護項目,都經歷了長期複雜的科研過程。
在一般人看來,地球上的植物數不勝數,但植物不同於動物和人類,換一個地方,它往往就長不好,甚至無法存活,這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植物。所以只有摸透了植物習性之後,才可能採取科學手段改善它的生存條件。所有的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植物在失去了原來的生存環境後,仍以原有的生命形式存留在大自然之中,使物種避免滅絕的命運。
現代植物保護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了許多學科領域。這需要研究人員始終站在國際學術的前沿,並以現代科學觀念研究和判斷事物。
採訪:三峽植物保護課題組長 吳金清
現在的觀念就不一樣了,我們不僅要把這個物種保護好,而且要從遺傳多樣性方面,從基因水平上保護它,比如説那個疏花水柏枝,因為它長在長江這麼長的距離裏面,它可能都是一個物種叫疏花水柏枝,但是它們的遺傳物質還是有差別的,巫山的疏花水柏枝可能跟秭歸的疏花水柏枝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基因上面可能有少量的基因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光去保護秭歸的疏花水柏枝,而不去保護巫山的疏花水柏枝,可能在保存遺傳多樣性方面就失去了一些,所以你必須對這些植物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對它的遺傳物質進行研究。
在成功地進行了三峽庫區瀕危植物的保護之後,武漢植物所又對這兩種植物進行了回歸大自然的試驗,這個試驗成功了。但這項工作卻遠沒有結束,面對這個地球上日益減少的物種,科學家的使命就是用他們的智慧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保護人類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