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武漢大學的人都覺得校園很美,她到底有多美。湖北作家池莉女士在她寫的《老武漢》中這樣寫道: 現在的武漢大學,僅就校舍來説,當然是而且絕對是中國最漂亮的大學校園。
很多人都知道李四光先生是一個偉大科學家,他修改了西方地質專家對中國大地沒有經歷第四紀冰川侵襲的錯誤結論,還開創了地質力學這門新學科,他為中國尋找過石油。他一生做了很多大事,但是很少有人記得他還擔任過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委員長,負責選址和建校,那是1928年的事。
採訪:當時李四光從國外留學回來以後,就跟著名的農學家葉雅各先生,商量這件事,他們就決定在武昌城外,東湖附近,珞珈山和東湖之濱的地方,選一個新校址,據説當年李四光親自騎着毛驢,到東湖、硌珈山這一帶來考察新校址的選址的工作。
李四光先生當年是否是騎着毛驢、還是徒步進行考察並不重要,真正讓人們牽腸挂肚的是七十多年前,珞珈山下、東湖之濱的自然風光是否和今天一樣美麗動人?
採訪:當時的珞珈山十分荒涼,沒有樹木,全部都是石頭和墳場。
李四光先生等科學家都不是搞建築的,但是他們學貫中西,觀察事物的目光是第一流的,他們透過一片荒涼的亂墳崗,看到了未來,他們選擇武大校址從大處着眼的胸襟,讓後人敬仰。
當今天武大的學子們走在這花香滿園的校園裏,可曾想過這裡曾是野魂孤鬼出沒的亂墳崗,可曾把它與荒山禿嶺畫上過等號!
採訪:新校址選定以後,李四光就和葉雅各先生到上海,請了美國著名的建築學家,開爾斯先生設計武漢大學的校園,開爾斯是美國人,但是他對東方的文化,尤其是中國的文化十分熟悉。
開爾斯先生果然不負眾望,他在建築中很巧妙地把中西方文化融和到了一起,在武漢大學老校園的設計上,處處都體現出建築的對稱帶給人的莊嚴和皇家氣派,作家池莉形象地把它比喻為學院版的北京故宮。你瞧,對稱在武大無處不在,連這兩間相鄰的實驗室在外形上彼此對應。
校園在保持中國傳統建築經典風格的同時,在許多實用設計上,積極吸納了西方建築的科學理念,走進這些外形很中國的建築裏,你會發現這些建築窗戶特別多,它加強對自然光的利用,比中國傳統建築採光有了極大的改善。
這座原來的工學院的教學樓,巧妙的利用屋頂的玻璃天窗,使教學樓內部實現了自然採光,在陽光的映照下,教學樓內顯得格外明亮。
這個老圖書館竣工於1932年,由於設計上非常重視自然採光,所以,直到今天,70年彈指一揮間,這裡依舊光線充足,適合閱讀。
如果説選擇東湖之濱、珞珈山麓作為武漢大學校址,是李四光等先生獨具慧眼,那麼李四光先生極力推薦美國工程師開爾斯來設計校園,更加顯示出他博採眾長、知人善任的超凡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