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
田黃石,被譽為石中之王,其實就是産于田裏的黃顏色的石頭,不過這種石頭只有在福州市壽山鄉的壽山溪旁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能夠找到,稀少的産量,上好的石質,使上種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石頭身價倍增,比金子還要貴上幾倍。
在這片普通的山林中,還有很多美麗的石頭,人們把它們統稱為壽山石。
喜歡玩石頭的人常説,壽山石有詩,有韻,有感情,品玩壽山石不但能陶冶情操,還能延年益壽。其實是人的感情投入,才使石頭有了靈性。正如古人所説:玉不琢,不成器
採訪:福州壽山石研究會 副會長 陳錫銘
如果説壽山石沒有經過藝人的雕刻的話,它僅僅是一個材料而已,非常名貴的材料而已,但是它不能成為一種藝術品。壽山石雕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跟藝人智慧的一種結晶。現在我們根據考古挖掘發現,最早的壽山石雕是發現于福州南朝墳墓,那個是作為一種殉葬品,到宋代的時候,這個數量就很大了,雕刻技藝就慢慢發展起來了。歷來有非常多的名家的藝人在這塊園地裏非常辛勤地耕耘,涌現了一輩又一輩的名家巨匠,現在福州的壽山石雕是遍地開花,蓬勃發展,涌現出更多的藝人,其中最有代表的應該是郭功森大師。
今年81歲的郭功森大師在60多年的雕刻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雕刻前的構思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壽山石色彩豐富,同時也存在著砂石、裂痕等缺陷,藝人必須因色取巧,因材施藝,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這件1958年創作的<<九鯉連環卣>>是郭功森大師的得意之作,紅色的部分刻成九條鏤空的鯉魚,三十多個石環組成三條石鏈,環環相扣。僅是構思這件作品,就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然後結合圓雕、鏤空雕、浮雕、鏈條雕等技法,花了一年的時間雕刻而成,顯示出雕刻大師的高超智慧。
薄意雕刻是壽山石雕獨有的表現手法,因為田黃石非常珍貴,誰也不願意多雕去半分,於是藝人們巧妙地利用田黃石的石皮,表現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境。
採訪: 《金蟾》 作者:陳敬祥
每一件壽山石雕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將來,都不可能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勇於探索創新的雕刻師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設計。
疊畫
採訪: 福州壽山石研究會 副會長 陳錫銘
就是因為有了這種藝術跟天然的結合,我們叫做天人合一,使壽山石這種文化流傳下來,而且流傳得越來越廣,我們説什麼叫世界性,民族性,我們這個壽山石雕是最有地方特色的一種民俗的文化,所以應該説它也是世界性的文化。
如今,新一代的雕刻家們又將西方的美學藝術跟壽山石雕結合起來,發展了許多新的作品,留給人們更多想象的空間,也為壽山石雕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