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南京]《鄭和在南京》


  鄭和原名馬和,雲南昆州人,是當時明朝內宮監太監,深受當時的明成祖器重並賜姓鄭。鄭和又叫“三保太監”,為什麼呢?一種説法是他的小名叫“三寶”,進宮後都叫他“三保”。另一種説法是因為鄭和歷經永樂、洪熙、宣德三個朝代,他對三朝皇帝都是忠心耿耿,所以宣宗敕封他為三保太監。

  "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可以説是家喻戶曉。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所率的船隊奉命七下西洋,是世界史上最早、航船最多、活動範圍最廣的大航海活動。尤其是鄭和的帥船——長達一百二十五點六五米,寬五十點九四米,排水量達兩千噸。這樣的船隻自然需要極大規模的船廠。

  今天的南京市下關區中保村一帶,便是當年龍江寶船廠的遺址所在地,當年“三保太監下西洋"船隊的船隻便是在這裡修建,現在我們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龐大的船廠所留下的遺跡。

  江蘇省鄭和研究會會員 楊斌:對的,這就是當年明朝造寶船的遺址,當年寶船廠遺址很大的,它一共有七個“作”,有好多個“塢”。“作”和“塢”它們是不同的,“作”是造船的地方,當年“塢”是藏船的地方,比如避風啊。寶船廠範圍也是很大的,現在你是看不到了,當年時候用現在的話來説,它的寬度在500米以上,就是從東到西。它的長度大概在2公里。 根據我們的分析,它的員工都在上萬人,造的船很多。

  1985年5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將龍江寶船廠遺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0年風風雨雨的洗刷,龍江寶船廠的遺物基本上蕩然無存,剩下的幾個造船廠當年使用的“作”也成了空蕩蕩的水塘,今天的人們已很難想像出當年這座的萬人船廠的輝煌。

  從公元1405年開始,鄭和率領著他的當時舉世無雙的船隊,先後7次遠洋出海,縱橫于太平洋與印度洋,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跋涉7萬餘海裏,相當於繞地球三周多。

  永樂七年,也即公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為紀念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在今天的南京下關區敕建靜海寺,寺名取四海平靜、天下太平之意。靜海寺原先規模宏大,佔地二萬多平方米,可謂金陵名剎。在靜海寺供奉了鄭和從異域帶回的羅漢畫像、佛牙、玉玩等物品以及不少奇花異木。 晚年的鄭和曾在靜海寺生活過。清咸豐年間,靜海寺被毀。198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上重建靜海寺,並辟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

  靜海寺南原建有天妃宮,這是鄭和第一次航海歸來,當時的皇帝為答謝海神媽祖保祐航海安全的“功績”而建。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歸來後,奏請明成祖在天妃宮裏敕立了“禦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天妃宮大約毀於1925年,現僅存一塊天妃宮碑,存放在靜海寺內。

  靜海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館長 田踐:這塊碑無論是從鄭和航海的記事碑刻角度來説,還是從媽祖文化的角度來説它都是規格最高的。體現在哪呢?一個是這個碑最大、最重,另外一個這個碑文是成祖親撰的。關於媽祖的碑刻很多,但皇帝撰碑文的只此一塊。所以這塊碑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也是我們研究鄭和的一個重要史料。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病故在旅途當中。除了靜海寺及天妃宮碑,南京與鄭和有關的遺跡還有不少。作為一名伊斯蘭教徒,明宣德五年,也即1430年,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前夕,奏請明宣宗,在今南京市城南三山街重建了清真古寺——凈覺寺;南京市區太平南路馬府街北,原為鄭和府邸處,現建有鄭和公園,並設有鄭和紀念館;鄭和的衣冢墓則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南麓。這座墓按伊斯蘭風格修建,整個墓形是"回"字形,墓前臺階有四組7層28級,寓意鄭和7次下南洋,歷時28年,遍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後裔自明清以來世代相沿,定期來這裡祭掃,從未間斷過。

  到2005年,將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鄭和的航海事業,在中國海外交通史和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