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代古城墻,修建於明朝初年,圍繞南京大體上有三道城墻,當時修建城墻時,由於參加的單位過多,燒制統一的城磚是一個大問題,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朝廷要求,每一塊磚都要打印上參與制磚的人員情況,如果磚出了問題,就要讓有關人員受到懲罰,甚至殺頭。這是較早的質量承包制。中華甕城是當時南京13門中的一個南門-正陽門,是古城墻上至今保留最為完整最好的城門。在南京的古城墻邊,至今你還能看到這些刻着名字的古老城磚。
第25代明孝陵衛士 周崇熙:寫的是哪個縣出的,哪個選的磚, 哪個燒的窯,哪個調度的,這上面都有。
南京明城墻是朱元璋在他登基前兩年,也就是1366年,為了保護當時京師“應天府”的安全,而修建的。在興建皇宮和南京城墻時,明朝徵集了大批的民工,朱元璋在位31年,而南京城墻就修了21年之久。
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劉敘傑:這個城的範圍現在看起來有33公里多,就是説整的一圈。目前我們中國留下來的古城是最大的,它有三層到四層,中間都是磚,但是裏面的城墻,它各個部分的結構都不太一樣,有的地方像這一段裏頭外頭全是磚,還有的地方是外邊包的是磚中間填土,這種情況各段都不一樣。因為城墻修的時間不是一塊兒修的。它是分段修的。
要修建如此龐大的圍城,工程上需要的財力、物力、人力是可想而知的。只是這修城用的城磚,就是一個大問題。為了確保工程的質量,特別是城磚的一致性,明朝廷下令製作統一規格的城磚,城磚一般長為40厘米,寬20厘米,厚10至12厘米,基本上都是青灰磚。為了保證質量,工程要求凡是參加制磚工作的人,都要將自己和他人的名字打印在城磚上,如果誰家出了問題,就要拿誰示問,這恐怕也是較早的質量承包制吧。情急之下,有的人為了保命,竟然選用製作瓷器的上等磁土來做城磚,現在這些城磚還有保留。據説修建明城墻共打造城磚約三億五千塊。
南京博物院研究館員 梁白泉:朱元璋作為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最後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歷史上一個很強大的明王朝。他的思想上當然必須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在他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 ,它很多方面都革新 ,都創新。這個我想就是他,也許別人都做不到。比如説他就把這個南京城建成不是很工整的方形或長形。他就依這個地勢,山川的形式,變成了不規則的。當然很大,它的城墻是33公里,就是將近70華里。
關於南京古城墻的傳説和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就拿着段城墻來説吧,就連南京人也説不清楚。
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劉敘傑:我們南京人都認為它是一座臺城。實際上 我們知道古代臺城是六朝時候的宮殿所在的地方。但是這段城是當時朱元璋建造明都城的時候,他準備從這兒延伸到古樓那邊去的,但是後來他發現要改變他的計劃,因為在往北邊建一點,就可以靠着玄武湖,這樣對於城市的防守更有效果,因此這段城墻他就廢棄了。實際上是明代的構築,不是六朝的建築。
據説南京城在朱元璋時期有13座城門,當地老百姓有一句民謠:神策金川儀鳳門,懷遠清涼到石城,三山聚寶連南濟,洪武朝陽定太平。再加上一個中阜門正好是三座門。但是隨着歷史的推移,戰爭的毀壞,如今已所剩無幾。在這些城門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就是這座中華門了。
南京中華門管理所 陳強:這就是中華門,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後在南京修建的南京明城墻裏邊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門。南京當時一共有13座城門,中華門是正南方的一個城門,明代的時候叫聚寶門。因為它正對着雨花臺,所以取名叫聚寶門。我們這個中華門城堡,一共有三道翁城四道城門,每到城門中間都有這個千斤閘,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現在千斤閘已不復存在了。年久失修,只留下這個石槽。這就是當時千斤閘所啟動的一個石槽。這個石槽上面有一個能啟動的絞閘亭,能把這個千斤閘啟動上去,它起着關門的作用。過去有一句成語叫做"甕中捉鱉 關門打狗"可能就是從這兒引來的。
中國古代的城池是用來防守的,在秦始皇以前的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列國的古長城,後來秦朝統一了全國,最終修成了世界著名的萬里長城。明代古城墻擁有同樣的功能,這座中華城堡也叫甕城,就是一個用於軍事攻防的關城,它是將敵人引入城中進行消滅城防工事,在關城內設有27個藏兵洞,大約可隱藏士兵三千人。
南京古城墻的建造充分顯示了中國工匠們的聰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