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的建築特色,中西結合,設計者呂彥直不僅設計了中山陵,還設計了廣州中山堂,在中山陵工程尚未完工時,就英年早逝,年僅36歲。中山陵的設計整體結構與內部專修,特別是臺階的設計等等,這與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有什麼關係?
中山陵建在南京時的鍾山上,是安放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的陵寢的地方,這是一座中西結合的經典建築。從空中看去,真個陵園被綠色所包圍,顯得莊嚴肅穆,雄偉壯觀。
據説這個陵址是孫中山先生自己選定的。鍾山又叫紫金山,中山陵的墓室就在海拔158米處,從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多米,平面距離700多米,全部建築都是用白色花崗石和鋼筋水泥構築而成,沒有圍墻,加上它的附屬建築,前後共分三期完成。
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土地規劃建設處處長 朱生樹:中山陵的建設是1926年開始的。它的建築形式經過國際招標的形式,向全國全世界整機設計方案,
最終由上海的呂彥直中標。他的方案設計成一個警鐘形,墓的上面是一個警鐘,下面是一個警鐘的警鐘錘,是號召全國人民牢記革命尚未成功,要警鐘長鳴的意思。它的整個建築風格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另外又容納了西方的這種建築形式。
整個陵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陵墓的佈局特點,採取中軸線對成的佈置方法。與古代帝王陵墓所不同的是它取消了石象生,打破了傳統的神秘與壓抑的氣氛,並代之以嚴肅、開朗、平易近人的環境氛圍,展示了一個中國現代陵寢的風采。
南京海外旅行社導遊 莊莉:中山陵的墓道長480米 寬數十米。這兩邊是青松紅桂之類的。樹木就是代表孫中山先生偉大的事跡青春長存。這是第二道門,往後就是他的碑亭,碑亭後面是祭堂。碑亭上有24個鎦金大字,是譚炎培手書。它是一個無字碑。因為胡漢民和汪精衛原來準備在這上面刻孫中山先生的碑文,可是後來由於孫中山先生的功績無法用文字來表述,所以立了無字碑。
在中山陵的建築中有很多的傳奇故事,就拿這陵園的臺階來説吧,到底有多少級?為什麼從下面看和從上面看是不一樣的?
南京六朝旅行社導遊 桂萬勝:呂彥直設計中山陵的時候,臺階並不是隨隨便便建多少級臺階的,是有一定寓意的。中山陵的臺階總共是392級, 象徵當年中國三億九千二百萬國民。登上頂峰之後看臺階,是看不見一級級的臺階,看見一座一座的平臺,從地下向上看的時候,可以説看不見平臺,看見的是一級一級的臺階。它也很有寓意。你想達到成功的頂點的話,必須要經過不斷的努力,一級一級的去攀登,才能到達成功的頂點。可是等你成功以後,再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曾走過的道路,登上成功頂點所走過的道路,其實都是平常大道,不值一提的。
天地正氣,就像這塊匾牌,孫中山先生一生為著民主革命,率浩然正氣長存於此,他的功績永垂不朽。靈堂兩側鐫刻著孫先生的親筆手書“中華民國建國大綱”。它以民族、民生、民權為立國之本,充分體現了先生思想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崇高境界。
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臥像是由日本雕刻家高琪精刻而成,而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就保存在這座雕像下的五米深處,一個長方形的墓穴中。
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土地規劃建設處處長 朱生樹:呂彥直先生設計的整個方案基本上充分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他的行為。首先我們看到這牌坊上的博愛和靈堂上的三民主義都反映了孫中山的思想精華所在。呂彥直在設計當中 充分把他的思想設計到他的方案當中,體現到它的建築當中。特別是剛才説過的藍瓦白墻這種建築形式,建築材料的選用,它和皇家的那種黃色琉璃和紅墻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就充分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思想。他這種博愛精神,向西方學習精神。
中山陵的建築,是中國現代陵園中最有氣勢的經典之作,也是孫中山先生思想精神的不朽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