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廣州]《陳家祠的雕刻》


  1894年,也就是清朝光緒甲午年,在遙遠的北方黃海的驚濤駭浪裏,廣東番禺人鄧世昌正駕駛治遠艦抵禦著強敵的侵犯。治遠艦沉沒了,鄧世昌殉國了,陳氏書院也在爆竹聲中完成了最後的工序。

  為了讓這座書院盡可能的富麗堂皇,陳姓人不惜工本,幾乎把嶺南古代建築裝飾的精華全都搬了進來。尤其是磚雕、石雕、木雕、鐵雕等,把陳氏書院變成了一個雕塑藝術博物館。

  其中這個高兩米、寬四米有餘的磚雕,《劉慶伏狼駒》在廣東已很難找到了。這就是精細入微、流線剔透的挂線磚雕,它最能體現廣東磚雕獨特的風格。

  “我們廣州的磚雕啊是跟北方的磚雕是不一樣的。北方叫雕磚,我們叫磚雕,”“北方的雕磚他是用泥土捏爛以後然後就燒的,所以叫雕磚,我們這裡是燒了磚以後在硬制材料裏邊進行雕的”。“我們看嶺南的廣東的看他是不是主要看他有沒有刀位,在硬制材料雕刻的那種味道有沒有,”

  但民間藝人們的用心並不僅僅在雕刻的技法上,他們還有另外的用意。這個故事名叫“劉慶伏狼駒”。講的是北宋的時候,西夏國派來使臣,進貢了一匹很烈性的馬,叫狼駒。當著宋朝的天子,當著滿朝的文武,使臣很輕蔑地説:你們宋朝如果有人能夠馴服這匹馬,今後西夏就世世代代給你們進貢。如果你們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能馴服得了它,那你們就向西夏國俯首稱臣,那種氣焰不可一世。當時宋朝的一員大將叫劉慶,他一怒之下,馴服了狼駒。從此西夏國再也不敢騷擾宋朝的邊境了。

  這麼一個民間傳説的故事,被藝人們拿來用磚雕的形式錶現出來,借題發揮,借古喻今。也表達了陳氏家族傳承相續的忠於祖國的美德。

  我們來到陳氏書院時,這裡正在對房頂上的灰塑進行修繕。陳氏書院的灰塑在廣東民間工藝中首屈一指,總長超過1800米。這些濃粧艷抹的灰塑,其實是用廢舊的銅線、鐵條搭起框架,再用巷裏、田頭隨手可得的根灰、紙灰活上石灰,填出造型的,大紅大綠的鋪排開來就成了漂亮的裝飾。陳氏書院的富麗堂皇離不開灰塑卓越的渲染。

  陳氏書院的屋頂上,最上層裝飾的是陶塑。其中製作最大的一條總長達27米,上面有224個人物,都是民間傳説中的人物,各個面部生動,就好像把連環畫搬上了房頂,想仔細欣賞的人站在院子裏,頭都仰酸了,還是看不完。

  和灰塑的沒落成為鮮明對比的是,陶塑作品在今天的廣州,卻大行其道,成為很多人的收藏品。

  在廣州的沙面,聚集著很多文化人。某某就是其中之一,他酷愛收藏,罄盡五十年的心血,收集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陶塑作品。

  採訪:這個陶塑感情非常豐富,它這個是姜太公釣魚這裡還有一條魚桿,它特別強調面部感情,強調衣紋的轉折,它這個紋呢,衣紋的轉折,整個人物的造型,講究內心的世界,它這個身體撇出來的衣服的紋理完全是按西洋畫的解剖的做法,他在砍完柴以後睡在這裡,看到他這裡有污跡,他用手扛著這個腦袋來休息。

  百年的塵沙,沒有掩去陳氏書院里民間工藝的光彩,不知今天的風景能否被明天的人們看到。這些在一方水土上代代相傳的民間工藝,隨著時世的變遷,盛盛衰衰。遊人散去,書院重歸寧靜,又是風風雨雨一百年。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