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重慶]《人民大禮堂》


  這就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為了了解它當時的設計思想和施工難度,我們找到了中國建築科學院結構所研究員蔡紹懷教授。蔡紹懷教授是現在我們唯一可以採訪到的曾參加過1951年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建設施工的工程師。

  原重慶人民大禮堂結構工程師 蔡紹懷:由於西南剛剛解放,當時西南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西南大區的所在地,缺少一個表示政府的一個建築,特別是做開會、幹部會、幾千人那種幹部會,沒有好的會場,所以當時就想建造那麼一個禮堂。

  畢業于南京大學建築工程系的張家德先生擔綱了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建築設計重任,他的設計構想是:建築的外觀採用中國的民族形式,內部用鋼、鋼筋混凝土和磚木等混合結構,正中為圓頂大禮堂,禮堂的屋頂為直徑46米的半球形鋼網殼屋架,重280噸,是用36片經桿、19環緯桿和75000多枚鉚釘聯接組成的,底部支座還安設有能適應熱脹冷縮的自然滑動軸承裝置。這是大禮堂工程中的關鍵項目,也是我國國內最早出現的大跨度網殼結構工程,無論在設計上和施工上難度都很大。而且那個時代的建築工人施工,可不像現在可以用機械起吊。為了確保工程質量,他們先在地面上將眾多的鋼料,一件件地鉚配試裝,經驗收合格後,再拆掉,然後才用簡易的吊桿起重工具,一片一片地吊至高空進行裝配。可以説,重慶人民大禮堂是手工作業的具有現代理念的建築。

  原重慶人民大禮堂結構工程師 蔡紹懷:我們叫倣天壇,看上去像天壇,但是天壇比較瘦高的個子,這個是矮胖的。天安門那部分跟真正的天安門也有區別,剛才我也説了,沒有屋脊,這是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屋架頂上有屋脊,我們這個就不是屋脊,而是一個弧形的拐過來了。

  經歷了五十多年風風雨雨的考驗,在山城的大地上,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風韻猶存,格外耀眼。高65米倣"天壇"似的圓形大屋頂和"天安門"式的大廳外門樓,兩旁的四方亭,都是用碧綠的琉璃瓦製作而成,乳白的欄杆、大紅的廊柱以及精美的彩繪、裝飾得金碧輝煌、異彩紛呈。禮堂內部為直徑46米,凈空高55米,有5層挑樓環繞的圓形大廳,半球形的大鋼網殼,置於5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基柱上,大廳堂內開闊舒展,沒有一根柱子。

  重慶人民大禮堂管理處副處長 冉念:整個大禮堂原來設計座位是4000多座位,我們97年直轄市以後進行了改造,為了提高人們在這裡觀賞節目的舒適度,我們把排距座距按照現在的規範和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理念作了改造,現在的座位是3700多。

  1997年6月18日,中國政府將重慶市定為直轄市,有將近4000多人參加了重慶直轄市成立慶典大會,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也到會表示祝賀。這是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有史以來接待的領導級別最高、規模最大、人員最多的一次大會。不僅如此,2002年4月16日,重慶市還成功地召開了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值得一提得是,到會的一位來自印度的官員,非常喜歡重慶人民大禮堂的建築風格,他多次向中國政府索取重慶人民大禮堂的設計圖紙,準備在印度再建一座一模一樣的,遺憾的是設計師張家德先生和參與此項目的其他同志相繼去世,很多圖紙找不到,所以無法滿足那位印度官員的心願。由此可見,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不僅是重慶市的標誌性建築,在世界上也是頗有影響的。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