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北京]《大鐘寺》


  在北京的大鐘寺裏有一口著名的永樂大鐘,以派遣鄭和下西洋和編纂永樂大典的而昭彰史冊的明成祖朱棣,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併為遷都北京召集定鼎下令鑄造了一口大鐘,這就是永樂大鐘。而大鐘寺原來叫覺生寺,它是公元1733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永樂大鐘也是在這之後被遷到了覺生寺。並一直懸挂至今。

  永樂大鐘遷至覺生寺大鐘樓已經250餘年,雖然它曾經經歷過地震的考驗,但它安然無恙,並以它的精湛工藝、渾厚深遠的聲音、巧妙的懸挂結構、數以萬計的文字以及悠久的歷史而另世人為它折服。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張鶴:過去老北京有一個俗諺叫做 “人過大鐘寺 寺鍾大過人” 也就是説這是一首回文詩 原來它説的是大鐘寺裏面 有一口非常大的鐘 它是在明朝永樂年間鑄成的 它是高6.75米 直徑3.3米 重46.5噸 因為它在乾隆年間 移到了大鐘寺 所以附近的百姓經常到 大鐘寺來參加廟會活動 或是初一 十五來參加佛事活動 因此老百姓就説到 那個有大鐘的地方去 久而久之 人們就把覺生寺這個名字淡忘了 就把它稱作大鐘寺了

  永樂大鐘的建造過程是一個浩大而壯觀的過程。明代的工匠們先在地上挖出10米見方的深坑巨穴,再根據鐘體不同斷面的半徑和厚度,設計出供鑄造使用的外范。當七個陶制外范一次對接之時,渾然一體的大鐘外范就拼裝成功了。之後,他們採用了雨淋式澆鑄法,幾十座熔爐沿四條槽道排開,爐內大火流金銅汁鼎沸,地坑裏內外模範同時高溫預熱,當蓄滿爐堂的萬爐金湯奔泄而出後,這口萬鈞大鐘便一氣呵成了。

  永樂大鐘作為一個發聲裝置它最根本的功能和終極的輸出無疑是鐘聲。鐘體在幾何形狀大致固定的情況下,單靠厚度的變化就能帶來極為豐富的泛音,厚厚的鐘唇是高音1、3的主要震源,鐘腰的厚度變化則送出了C3、A3分音,這是不同樂音奏出的和弦是眾多河流匯成的湖泊,永樂大鐘鑄成後由於通體都是經文,一次性達到了如此音響效果,這的確是俗手不敗的事情。

  最為舉世罕見和引人驚嘆的奇跡莫過於將23萬多字的佛教經文和咒語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注滿了大鐘的每一寸表面。泱泱23萬字的版面安排的如此勻稱整齊,從頭到尾沒有一點空白又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可見要經過一番精心的運籌和計算。據説是大書法家沈杜率京中名士先在宣紙上把經文寫好,然後用硃砂反印到鐘模上,再由工匠雕刻成凹陷的經文,剩下的事情便是以火為筆,銅為墨將這光潔挺秀見棱見角的23萬金字一揮而就。

  我們也許不免帶上幾分懷舊情緒,580年間聽過鐘聲的人們,一代代謝世了,而大鐘卻完健如初、鐘聲依舊。它有足夠的壽命來和時間抗衡,這是跨越時空轟鳴千古的不朽之音。它滿載著一個時代蓬勃的生命信號永遠傳遞著人文的光輝和科學的火星。

  回首往事憧憬未來,每到新年人們總是充滿著無限希望。大鐘寺辭舊迎新晚會已有20年的歷史,為您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遊人特意來此傾聽、觀看。

  在北京的大鐘寺裏有一口著名的永樂大鐘,以派遣鄭和下西洋和編纂永樂大典的而昭彰史冊的明成祖朱棣,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併為遷都北京召集定鼎下令鑄造了一口大鐘,這就是永樂大鐘。而大鐘寺原來叫覺生寺,它是公元1733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永樂大鐘也是在這之後被遷到了覺生寺。並一直懸挂至今。

  永樂大鐘遷至覺生寺大鐘樓已經250餘年,雖然它曾經經歷過地震的考驗,但它安然無恙,並以它的精湛工藝、渾厚深遠的聲音、巧妙的懸挂結構、數以萬計的文字以及悠久的歷史而另世人為它折服。

  在北京的大鐘寺裏有一口著名的永樂大鐘,以派遣鄭和下西洋和編纂永樂大典的而昭彰史冊的明成祖朱棣,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併為遷都北京召集定鼎下令鑄造了一口大鐘,這就是永樂大鐘。而大鐘寺原來叫覺生寺,它是公元1733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永樂大鐘也是在這之後被遷到了覺生寺。並一直懸挂至今。

  永樂大鐘遷至覺生寺大鐘樓已經250餘年,雖然它曾經經歷過地震的考驗,但它安然無恙,並以它的精湛工藝、渾厚深遠的聲音、巧妙的懸挂結構、數以萬計的文字以及悠久的歷史而另世人為它折服。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