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眾口難調,海派菜好吃不好吃?這個問題恐怕也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看著這滿座滿席的食客,你就不能不感受到海派菜的魅力之大了。
上海人習慣把海派菜稱為本幫菜,那種自豪感暴露無疑。不過色香味俱全的海派菜,的確讓最挑剔的美食家也不可小看。
採訪:上海菜最主要的是濃油赤醬,顏色棕紅,口味比較純正,以前的口味是鹹中帶有一點甜,自己呢上海的製作方式,上海人的口味改進過,他們那邊顏色比較淡,我這顏色比較深,他們的口味是以鮮為主,我的口味是以濃,而且吃的話滑爽。
作為一個城市,上海的歷史不算長,海派菜形成的時間也不過100多年,但是開埠以後的上海一直都是中國經濟與社會交匯的一個中心,五方雜居,四海融匯,海派菜自然也就博采眾家所長,把四海之美味都通通融匯于本幫了。
不過一向以精細、講究著稱的上海人可不是葷素不忌,上海人善於吸收外來文化,在美食上也表現出了自己融匯貫通的能力。紅燒大活鮑,用的是活的鮑魚,也就是我剛才説的那個以海派菜為底色的濃油赤醬,本身這個菜,應該帶有一些創新意識,一開始鮑魚應該説在南方,廣東那一帶和香港那一帶,引進以後通過我們自己上海的製作方式,上海人的口味改進過。這道“紅燒鮑魚”是海派菜的絕活,曾在全國烹飪技術比賽獲金獎。與傳統本幫菜相比,已是屬於創新品種。
這道“紅燒鮑魚”注重“味”與“形”的統一,做工精細,用料考究,清醇和美,甜鹹適宜,食用性和觀賞性各盡其美,體現出江南情調、上海風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展示了上海人精緻細膩的生活魅力。
採訪:現在形式來看,民營企業他吸收各個幫派的一些技法,把原料擴大了,為新派海派菜做出很大貢獻,所以説新派海派菜,它在上海乃至輻射到華東地區,我覺得它體現了上海人兼容並包,海納百川的性格。海派菜肴和海派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海派菜本是適應上海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由家家戶戶的便飯、便菜發展而來,所以它又具有樸素實惠的特色,如今海派菜肴口味趨向於清新淡雅,外形色彩豐富多樣,更多的是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歡迎,連許多海外僑胞也願意到這裡來“尋根”。
近幾年來,上海時興新派海派菜,其中吸收了廣東、港澳的海鮮製作方法,而這家名為來天華的菜館就是製作海派菜的一個代表。上海人喜歡吃炒年糕,這原本是一道普普通通的民間菜肴。可上海人把廣東、港澳的鮑魚容納進去,作成珍珠鮑魚炒年糕,就變成了一道有上海風味的新派海派菜。它的底色像紅燒烤夫、紅燒划水、糖醋排骨。再經過濃油赤醬,澆上濃汁,加上蔥段,十分賞心悅目,顯示海派菜肴的特有魅力。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往往造就了一方美味。正是上海獨特的歷史與文化造就了海派菜,當來自四海的美食家們沉醉於海派菜肴的美味之中,他們實際上也是在品味著一個城市特有的文化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