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愛吃,天津人也會吃,天津是一座老百姓的城市,作家馮驥才先生説天津的文化就是市井文化。天津人的好吃是出了名兒的,他們不是常説嗎:“噹噹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在天津,因為是港口的城市,是老百姓的城市,是市井的城市,所以小吃也就特別多,並且小吃還特別有名兒, 有着“津門三絕”之首的小吃“狗不理包子”可以説是響譽海內外了;民間小吃狗不理包子始創於1858年,距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了,由此可見天津小吃業很悠久。同時在天津還有像起士林這樣的“大吃”,近現代的天津,有各國的租界地,起士林餐廳形成了現在俄、德、英、法、意,五國口味均有的西餐大餐館。由此可見天津人對吃的愛好是多種多樣的。到天津來不吃狗不理包子可是旅游者的遺憾,狗不理包子採用的是水餡兒,半發面的工藝,這樣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
採訪:師傅您在數數嗎?對。
這包子有幾個褶兒呀?18個褶兒。
一直都是18個褶兒嗎?對,一直沒變。
多少年了?100多年。
100多年都是18個褶兒?對。
狗不理包子的來歷也很有趣,它説的是一戶農家主人四十歲時喜得貴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狗子長到十四歲來天津學藝,他心靈手巧練就了一手絕活兒,因專心工作顧不上跟吃包子的人説話,人們這才叫他“狗不理”。當年袁世凱在天津練兵,把“狗不理”包子帶到宮中,敬獻給慈禧,老佛爺吃完包子後大悅,説道:“山中走獸雲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剛出屜的包子熱氣騰騰爽眼舒心,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採訪:走了六年了,回到天津之後呢就一直嘗嘗咱們天津的這個狗不理包子,今天就帶來試試吧!覺得怎麼樣?很好,很好!
多年來狗不理包子一直深受天津大眾百姓和外來人的喜愛。再來看看天津的“大吃”起士林吧,起士林在天津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它是由德國人阿爾波特.起士林以自己的名字創辦的。當時的起士林大飯店座落於天津市中心繁華的小白樓商業區內。在那裏集聚天津市文人墨客的居住地—五大道的匯集口與起士林大飯店隔街相望,可以説從那時起,天津就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熱愛西餐的消費者。
採訪:起士林是始建於1901年,截止到現在,我們到今年的九月份就是101年,因為當初咱們這個地方是租界地,所以這個地方西餐比較多,小白樓那一帶,西餐店比較多,那麼起士林的歷史也是最早的。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後,像歸國華僑,達官顯貴來這裡用餐,起士林為天津市造就了一大部分能夠有享受西餐飲食文化的基本餐飲者。
西餐業興起於中國的沿海、沿江和通商口岸,像在天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對各種飲食文化有了不同的要求。作為天津的一種“大吃”,起士林豐富了天津的飲食文化,並且還將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天津的“小吃”還是“大吃”,總之天津人就是會吃。歷史上天津是北京的門戶,地處九河下梢,又是重要的水旱碼頭,是中國自古以來開放的通商口岸。同時,天津又是個多元文化的城市,中西文化薈萃於此,所以天津人對吃也是兼容並蓄的,這就形成了今天天津飲食業多彩多姿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