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許多天津人都是伴隨著曲藝的吟唱之聲迎來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滿街爭唱三簧腔,曲院處處賽京城”的記載用來描述今天天津人對曲藝的癡迷似乎仍不為過。
儘管天津每天都沒有減緩其現代化城市的進程,但許多天津人依然認為這座城市的特色之一就是其濃郁的曲藝風韻。
採訪:你們要把天津的特色拍出來,採訪曲藝就挺好的。
天津是京劇和河北梆子以及評戲等地方劇種的發祥地,據有資料可查的統計,天津近三百年的曲藝歷史上共有過七十二種曲藝種類,同時天津也是久負盛名的戲曲演出碼頭,一代大師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曾唱紅天津。天津曲藝最早興盛於民間的狀況,在畫家杜明岑的筆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採訪:這是最純樸的民間文藝活動,比如説相聲的,唱梅花大鼓的,單弦,唱京東大鼓的劉文斌,這都是很有名的,還有河南墜子等。
天津曲藝獨特的現象一直深受藝術界的關注,這也正是天津戲曲研究所的周春玲撰寫的《天津曲藝志》中要論述的一個重要內容。
採訪:天津人對曲藝有很深的感情,天津老百姓非常自豪天津有曲藝之鄉這樣的稱號,因為以前有這樣的説法,一個角不到天津就唱不紅,唱不紅就不能進北京,可是如果你去了北京而沒有來過天津,你就不知道什麼叫唱得好。北京發源,天津發祥,很多曲種,北京是發源地,比如京韻大鼓,音弦都是北京發明的,但在天津把這個曲種唱紅了,所以天津就號稱是曲藝之鄉。
天津人對曲藝的熱愛造就了許多曲藝世家,馬三立和馬志明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馬派相聲不但享譽天津衛,同時也聞名全中國。究竟是熱忱的觀眾造就了曲藝家,還是曲藝名家培養了成熟的觀眾,這是一個令人饒有興致的問題,但觀眾對名家的作用則是每個天津曲藝家都有不敢忽視的。
採訪:就説我們現在這個曲藝,先不説相聲,這大鼓,你唱半截,忘詞了,台下就會跟上,就給你提詞,他們都會,每個人的特點,每個人的發音,用腔他們都掌握,所以,在這些觀眾當中想要站住,不下點功夫,不要説成名,能幹就不容易。
和以往一樣,名流茶館每天下午都要上演曲藝節目。由於今天演出的是天津曲藝學校的學生,因此,台下的票友們聽得格外有趣,看得格外認真,因為在小演員面前,老戲迷除了發自內心的捧場外,當然也不忘使自己表現得也很專業。
採訪:它最吸引我的是那種唱腔、韻味,還有它的動作、眼神。未來理想是什麼?我未來的理想是當一名合格的曲藝演員。
因為我父親就是幹曲藝這一行的,他參軍的時候是唱快板,所以我也喜歡這個曲藝,然後我爺爺偶然一個機會聽説有這樣一個學校,就讓我來了,我就喜歡上這個曲藝了。
舞臺雖小,但曲藝卻不會因此而變小,這小小的茶館天天都在上演著曲藝之鄉天津的一個個生動故事。舞臺雖小,但曲藝卻不會因此而變小,這小小的茶館天天都在上演著曲藝之鄉天津的一個個生動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