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吉林]抗聯故事


  編導:劉偉民 攝像:楊柯令

  這是一個普通的冬日,90多歲高齡的李紹剛老人,在老伴的攙扶下,蹣跚著走過一級級臺階,來到吉林市北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前,緬懷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犧牲的戰友們。在那場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有3萬多名中華兒女血灑東北沃土。

  採訪: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 李紹剛

  “六十多年了,那時候我還是小孩子,那時候風風雨雨,敵人來了,前面堵後面追,也不知道害怕,就是要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侵佔了東北三省,不甘心做亡國奴的東北軍民奮起抗日,但由於各部無統一的指揮,很快各自失敗、潰散。這時候,中國共産黨派出了大批軍事幹部,組織抗日軍事力量。

  採訪:吉林市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趙卓丹

  “九一八事變以後,我們當時廣大群眾組織成立了很多抗日組織,民團、山林隊、赤衛隊。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十分重視這批抗日軍團組織,派了很多骨幹力量,組織武裝鬥爭,反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之後,我們黨把這些抗日組織合成抗日遊擊隊,編成各縣的遊擊隊之後,又把它編成抗日聯軍。”

  以中共為核心的抗日武裝,團結了那些願意抗日的各股山林武裝,壯大了自己的抗日隊伍。1936年前後,東北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抗日軍事力量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了。抗聯有建制11個軍,先後有三萬多人。其中,産生了象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這樣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經過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給日本關東軍以沉重打擊,有力地支援了關內的抗戰。

  採訪:吉林市北華大學歷史系講師 侯雁飛

  “抗聯的戰鬥,它前後堅持了十四年,牽制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你像當時駐東北的日本軍隊是關東軍,關東軍當時駐東北31年是五萬,到44年的時候是一百萬關東軍。當時駐東北的關東軍還是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號稱有“皇軍之花”。就是這樣一隻大規模的精銳部隊,被抗聯戰士死死纏在東北,這樣就拖住了日軍進軍關內的步伐,打亂了它的侵略計劃。所以説,抗聯的鬥爭牽制了大量日軍的有生力量,有力援助了關內的抗戰。”

  東北抗日聯軍在敵我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在生存環境異常惡劣的情況下,不斷的給予日軍打擊。在長白山的深谷密林中,在松花江兩岸的原野上,戰士們忍受著長期的饑餓,用草根、樹皮、馬皮充饑,沒有棉被,沒有醫藥,槍林彈雨,艱苦卓絕。

  翻開抗日聯軍的紀念冊, 看到的這一張張陌生而剛毅的面孔,一個個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他們大多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年輕時的李紹剛老人,一個只有十六歲的抗聯戰士。

  採訪:抗聯老戰士 李紹剛

  “一年365天,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無論冬天夏天都在野外,吃啥呢?咱們一般的,夏天要遠征,不接近老百姓,就吃野菜。到冬天吃啥呢?樹皮和冬青,樹上有冬青,綠的,冬天它出來,那苦哇。”

  在十四年的戰鬥中,東北抗日聯軍的許多優秀指揮官壯烈犧牲,抗聯部隊也損失慘重。到1940年,抗日聯軍的遊擊戰爭被迫轉入極端艱苦的鬥爭階段,直到1945年8月東北解放。在冬日的陽光裏,李紹剛老人來到了戰友們的墓地,這裡埋葬著他曾經患難與共的老戰友、老上級,他希望自己以後還能夠與他們共同戰鬥。

  採訪:抗聯老戰士 李紹剛

  “我想,過去生死存亡在一起,將來走了,就是跟過去打過遊擊在一起的,當過兵的在一起。這心情就更好受一些,更適合於自己的一生。”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