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潮州]廣濟橋


  編導:王寶成  攝像:劉暢

  135年前,一位叫約翰湯姆遜的英國攝影師來到潮州,當他走到城外欣賞韓江的風景時,眼前的一座石橋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湯姆遜架好了照相機,為這座石橋拍下了最早的一張照片。這座橋就是廣濟橋,那一年是公元1868年。

  廣濟橋最早建於公元1171年,當時是座浮橋,後來經過歷代的改建,陸續在波濤洶湧的江面上建成了23個石砌橋墩,橋面上還建了亭屋126間,橋樓24座,這就是民間廣泛傳唱的“廿(nian)四樓臺廿四洲”的廣濟橋。

  廣濟橋的建築十分特殊,橋的兩邊是在橋墩上鋪設石梁搭建的梁橋,中間部分是用18條木船連接而成的浮橋。浮橋東側有橋墩十三個,西岸有十個,合計二十三個橋墩。在東西兩側的第一個橋洞部分,還採用了拱橋的造橋技術。

  中國的古橋中,有梁橋、拱橋、浮橋、索橋四大類型,廣濟橋既有拱橋的橋洞,又有梁橋的主體,還有船隻連在一起搭建的浮橋,包容了中國古代橋梁的三種形式,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稱讚廣濟橋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1988年,潮州廣濟橋被定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廣濟橋的橋墩是在300多年的時間裏陸續建成的,所以建築樣式和長、寬尺寸都不一致,這就形成了廣濟橋的獨特之處。廣濟橋全長518米,寬11米,梁橋部分全是用巨大的花崗岩石條搭建形成過梁。

  採訪:潮州市文化局副局長 鄭楚粦

  “根據我們的測量,最長的石梁大概有十多米,寬度呢,最寬的大概有一米二,基本都是在一米以上,一米到一米二,厚度差不多有一米。這麼一條石梁,我們計算了一下,大概有四十多噸,宋代的時候沒有起重設備,把這個四十多噸的石梁架上來,而且架的這麼好,到現在還保留得這麼好,可見當時的建築藝術是非常高的。據説這些石梁都是從韓江上遊、從福建、江西那邊採石以後,聽説當時綁在船底下,然後把船慢慢開到橋的下邊,然後還要等它的水位漲起來以後,綁在船底下的石梁也就慢慢升上來,然後找準位置把它架上去。這種方法中國古橋造橋建築史上也有記載,叫浮船法。”

  由於石材的限制,梁橋的跨度不能太大,為了承載住巨大的石梁,橋墩還要建得比較寬大,這就阻礙了江水的流動。韓江大部分流域屬於亞熱帶地區,雨量充沛,每年長達八個月的汛期裏,江水有時暴漲直達橋面。潮州人把橋身的中間部分設計為可開可合的浮橋,解決了抗洪和通航的要求。

  在廣濟橋的橋墩上,當年還建有二十四個樓閣,一些精明的商家在橋上開起了店舖,在三百多年時間裏,廣濟橋商賈雲集,逐漸形成了“一里長橋一里市”的熱鬧景象。

  採訪:廣東省韓山師範學院副教授 莊義青

  “到清末時期,湘子橋就越來越熱鬧了,形成了一個橋市。根據一些記載,橋兩邊店舖成排,熙熙攘攘,來來往往,人很多,所以才流傳有“踏上湘橋還不知橋”,上了湘橋還不知道是橋,就好像走上街路一樣。”

  當年,廣濟橋下也同樣熱鬧非凡,過往的商船連綿不斷。為了做生意方便,精明的商人還在橋墩上安裝了供人上下的梯子。

  採訪:潮州市文化局副局長 鄭楚粦

  “有時候這個船就停在橋墩旁邊了,他要買東西,買東西他可以沿著梯子爬上去,還有上邊需要下邊的東西,他也可以沿著梯子下來。我是聽老一輩的人説,有的時候上面用繩子挂一個籃子拋下去,下面需要什麼東西,我上邊賣東西的這樣放下去。通過這個籃子,吊給他。”

  廣濟橋還是廣東、江西、福建一些州府食用鹽的轉運地,由此運出的食鹽,稱為橋鹽。十九世紀中葉,清朝政府曾在廣濟橋設立衙門,一年收的鹽稅高達16萬兩白銀。

  1958年,為了行人安全和交通方便,潮州人拆除了廣濟橋中間的浮橋,改建成平坦的水泥橋。最近,潮州市政府決定投鉅資恢復廣濟橋的歷史原貌,讓“廿(nian)四樓臺廿四州”的景觀重現韓江。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