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開封]《包公祠裏説包公》 2003-52(173)


  編導:張韶明 攝像:方兵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為國家和百姓做了好事而受到擁戴的傑出人物,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公德,總是為其建祠立廟,敬若神明。開封包公祠就是開封人民紀念包拯功業的一座祠堂。

  採訪: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開封包公研究會副會長 王乃玉

  “包公姓包,名拯,叫包拯。在中國歷史上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他在開封工作的時間比較長,做官大約15年左右。而且最有名的是包公治開封府。包公做官清正廉明,有“民本”思想,比較關心民間疾苦,斷案比較公正,所以群眾都比較擁戴他。”

  宋代包拯權知開封府,執法如山,名揚天下,人們敬稱“包公”和“包青天”。他去世後,開封人民歷代都建有包公祠。據《汴京遺跡志》載,“包拯希仁嘗尹開封,有異政,厥後汴人思之,立祠于府治廳事之北”。厥後即逝世後,但究竟始建於何時,歲月缺考。然而最遲在宋末金初(開封淪為金人統治)和南宋時期,開封就有包公祠。歷史上,開封由於多次遭受黃河水患和戰亂,包公祠屢建屢廢。重建的包公祠坐落在碧波粼粼的包公西湖上,三面環水,一面與環湖路相通,莊嚴氣派,令人肅然起敬。

  北宋有《開封府題名記》碑。在人們觀賞此碑時,因仰慕包公大名,常在其名字處指指點點,久而久之,竟在其名字處磨成了一個深深的指印,“包拯”二字幾乎難以辨認了。包公可謂“名不在碑”而“有口皆碑”了。北宋的那塊碑現存開封博物館,包公祠裏的這塊碑是1987年照原樣複製的,然而短短20多年的時間,這塊碑上卻也留下了深深的指痕。

  採訪:開封包公研究會副秘書長 李學良

  “這塊“開封府題名記碑”是北宋年間立的,在這上面記載了所有做過開封府府尹的人。因為包公在北宋年間比較有名,而且現在的人們到這個地方來參觀都要找包公的名字。那麼時間長了,找到包公的名字以後呢,就用手指點“包公在這個地方”。時間長了呢,這個地方就留下一道深深的指痕,表示人們對包公的敬仰。”

  包拯為表示與貪官污吏水火不容的決絕態度,寫了一則《家訓》,從這則《家訓》可以看出,包公對貪官污吏的極端憎恨。他將子孫做官不得貪贓枉法作為一條鐵的家訓,家法之奇特嚴厲,真是世所罕見。他還請來工匠,把這則《家訓》刻在石碑上,樹立在堂屋西壁,昭示後人。

  採訪:開封包公研究會副秘書長 王乃玉

  “治開封府期間的包公,他有一個改革,就是訴訟制度的改革。在包公治開封以前,群眾如果到開封府告狀,必須先把狀子交給府吏,然後由他們轉呈。這期間,府吏可以從中作弊或是敲詐,所以群眾很難見到府尹。包公把每逢他坐堂的日期正門大開,把這個門打開,群眾告狀可以拿著狀紙直接走上大堂,親自把狀紙交給他他親自理案所以包公斷案比較公正,他這一項改革有很關係.”

  包公對訴訟制度的改革,深得民心,人們交口稱讚,史不絕書。後來,在關於包公的戲劇小説和傳聞中,便演義出一段“包公倒座南衙”的佳話來。這個傳説雖然有誤,但它表明了包公在人們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威望。

  包公主持開封府,懲惡揚善的旗幟非常鮮明,有“凜然不可奪之節”。他曾説過:“賞者必當其功,不可以恩進;罰者必當其罪,不可以倖免。邪佞者雖近必,忠直者雖遠必收。”歷史上記載説,包公“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信),故人親黨皆絕之”;又稱他:“知開封府,為人剛嚴,不可於以私”。當時京城流傳一首民謠説:“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把他比作鐵面無私的閻羅王。

  當時史書和民諺對包公這些記載和説法,也許不無誇大之處,但絕非虛言妄語,它活畫出了一個清官廉吏的高大形象。據傳,就連小兒在街上嬉鬧吵嘴,一急便説:“走,到開封府去!”如同在家玩耍那麼隨便,好象開封府一定會給他們公證評論是非似的。這也反映了平民百姓對包公的高度信賴。

  採訪:開封包公研究會副秘書長 王乃玉

  “近幾年來包公的名聲很大,海內外都很有影,現在響。不但咱們國內的遊客來開封參觀都要到包公祠來祭拜包公,而且海外的(遊客),特別是東南亞一些國家,新加坡泰國還有咱們行政區香港澳門,台灣他們也都很崇拜包公,影響也比較大。現在咱們開封這個包公祠是比較早的,現在全國有幾個包公祠.開封一個包公祠,合肥一個包公祠.肇慶還有一個包公祠。另外,還有一個山包公廟這是咱知道的。另外,澳門有個包公廟,新加坡有包公廟,台灣也有包公廟,很有影響。”

  包公從嘉佑二年三月上任,到嘉佑三年六月離任,在開封府共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包青天”、“包龍圖”、“包待制”等幾個響噹噹的美稱,一直傳頌古今。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別與國別,卻有著共同的敬仰--包公。千百年來,包公是人們心中的一個豐碑,他給人以生存的力量,給人以堅韌的求索,給人以師法的典範。自金、元以來,包公祠就一直香火鼎盛。這正是英名韆鞦的無限魅力所在。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