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開封]《禹王臺懷古》2003-047(168)


  編導:張韶明 攝像:方兵

  禹王臺位於開封城市東南的城鄉交界處,緊傍隴海鐵路線,是一個高出地面不多的土平臺。臺原來多高,史乏記載,今亦難考。但從其在明朝時尚突兀于地面三丈有餘和不斷有詩人到此登高懷古這些事實來看,它當初一定是相當高巍的。後來,由於決口後的黃河幾次在其周圍侵蝕淤墊,其高其闊,均大不如前。然而,這座小小的土臺,目睹過舳艫相接、船帆蔽日和昔日東京城的盛景,也目睹過這個城市的衰敗和沒落,禹王臺是開封歷史的見證。

  採訪:開封市民 余文光

  “禹王臺啊,是在古吹臺的基礎上,這個古吹臺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在春秋時期,咱們開封當時是魏國的一個小鎮,它叫儀邑 。儀邑這個地方有個樂師叫高陽,他收了個徒弟,就是後來都知道《陽春》《白雪》的作者大音樂家師曠所在的地方。當年他在這裡學琴的地方,在這個基礎上一直延續到明朝的時候,就在這個地方,因為我們河南開封有大水的氾濫,在這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在這個臺的基礎上又建了一個禹王廟,所以大家都叫它禹王臺,實際也叫古吹臺。”

  吹臺經梁孝王增築,成為其歌舞勝地梁園之一部分,榮盛一時,爾後漸成荒臺,並因事設名,屢有變更,晉時避亂,為乞活人據佔,叫乞活臺;唐時宣武軍在此練兵,稱講武臺;宋時臺上立有二姑祠,名二姑臺。到了明朝,因北邊黃河屢屢決口氾濫,威逼開封,人們期望遠古治水的大禹能夠示靈顯聖,于冥冥中護佑百姓,遂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拆祠建廟,奉祀大禹,於是它便又成了禹王臺。經過歷史無數次的篩選沉澱,如今知其曾為乞活臺、講武臺、二姑臺的人已經不多,而古吹臺和禹王臺之名,卻深深地 鐫刻在人們的記憶中。禹王殿是禹王廟中的主體建築,雖不甚宏敞高朗,卻是禹王臺的精華所在,濃縮著一個歷史巨人的傳奇。殿中央的大禹塑像,峨冠博帶,雙手抱笏,儀態莊嚴,作迎諸侯朝覲壯。相傳,禹為夏代開國之君,史稱夏禹;其父鯀(音同:“滾”)曾因治水不力,被舜所殺。禹承父業,“焦思勞苦,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以疏導之法,泄洪導流,治好了江淮河旱,使農桑復蘇,百姓樂業,被舜禪讓為天子,受到歷代人民的熱愛。

  禹殿兩側,又各有一院一祠,均很小巧。西院叫水德祠,是後人為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37位水利專家而建造的一座小“紀念堂”;所緝人物,自秦到清,歷史跨度很大。將包括大禹在內的治水功臣立廟觀念,寄託著開封人民希冀黃河平安、免禍、得福的美好願望,也表現了人民對與大自然作不懈鬥爭的大無畏精神的敬慕。東院叫三賢祠,明代巡撫毛伯溫有感於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三人曾同時登吹臺賦詩而刻意設置的。唐天寶三年秋天,李白因受高力士、楊貴妃之流的排擠,辭別長安,浪遊天下,在開封遇到了杜甫、高適二人,三人當時皆不得志,遂于酒壚一飽之後,登上吹臺,長歌短嘯,慷慨懷古,借詩文以訴襟懷,成為流傳後世的一段佳話。

  採訪:開封市民 余文光

  “他們在這裡作詩,寫了詩。寫的什麼,他們三個人同時沒有任何人給題、命題,三個人非常巧合,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他們寫的《梁園吟》。“梁園”指的就是開封,為這次(作詩),李白在這裡,當時他就把他這個《梁園吟》寫在墻上了。這個老和尚一看,人走了,墻上留下他的墨跡要去擦,當時有個宗小姐,“別擦!”她為這首詩感覺得 ——哎呀!簡直氣度非常不凡,她又很有愛慕李白之情。她説:“這樣吧,你不要擦,這個墻我買了。”“那你給多少錢?我們也不要什麼錢……”“這樣吧,我拿一千兩銀子買這個墻。”這就是後來留下的一段佳話,叫“三賢會梁園,千金買墻”就這麼一個故事。

  在開封3000年的歷史長河裏,禹王臺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當人們在泛黃的史冊裏讀到遠古的大禹、戰國時期的梁惠王、西漢時期的梁孝王、北宋時期的開國皇帝,談到師曠、李白、杜甫、高適、李東陽、李夢陽時,禹王臺留著他們的腳印,為他們生平做著詮釋。在禹王臺經歷的漫長的歲月裏,它滄桑幾度,面對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沉浮,這古老的園林宛如一尊永不泯滅的豐碑。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