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張 鷗 吳英全 攝像:劉學成
作為20世紀中葉,中國文壇上不可多得的著名女作家蕭紅,無論是她的作品,還是她飄忽不定的短暫生活,都給後人留下了清晰而賦有時代的印記。
蕭紅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距哈爾濱城北30公里的地方有個呼蘭的小縣城,一條彎彎的呼蘭河,緩緩地流過這裡,滋潤了這片肥美的土地,也孕育了中國現代史上最優秀的女作家蕭紅。
採訪:
呼蘭縣蕭紅故居解説員 葛洪偉
“蕭紅是我們中國著名的進步女作家
在1911年端午節那一天
她就出生在這個封建地主大院
而且是在這個大院
度過了她童年和少年時代
蕭紅原名叫張秀環
後來上學以後改為張迺瑩
在這個大院有這樣一個人物
就是蕭紅她的父親
而且是蕭紅筆下寫過的一個人
他的父親叫張廷舉
偽滿時期曾經任過我們呼蘭縣
教育局局長
後來土改時期被定為開明紳士
然後他們家就搬遷到了瀋陽”
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蕭紅,生活在快樂和壓抑中,特別是對父親尖刻的為人深惡痛絕,她曾經寫道:“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疏遠,甚至於無情。9歲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父親也就更變了樣,偶爾打碎了一個杯子,他都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每從他的身邊經過,我的身上就像生了針刺一樣,他那高傲的眼光經過鼻子到嘴角,一直往下流著,父親看人的時候眼睛都是轉彎的。”
在蕭紅十九歲時,由於不滿封建家庭的包辦婚姻,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爭取自由解放,從此踏上了浪跡天涯的坎坷人生。
蕭紅的一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眾多的不朽之作。她的《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還有組詩《苦懷》、《沙粒》,啞劇《民族魂》等近百篇的文學作品。至今仍是人們百讀不厭的佳作珍品。
採訪:
呼蘭縣蕭紅紀故居文物鑒定專家 劉惠義
“蕭紅寫的 呼蘭河傳
因為我是呼蘭人
我對這部書特有感情
它的每一句語言
它的結構
都叫我回憶到我的童年
她描寫的最接近的就是放河燈
呼蘭河的老河道雖然改變了
可是呼蘭河還在
呼蘭河的每個放河燈的日子
咱們呼蘭的老百姓
還延續著那個時期的風俗
仍然去放河燈
這個就是我們呼蘭人的特色
就是蕭紅筆下的東西
叫我們感覺親近的就在這兒
這是我們北方人的特色
北方人的作家
她寫了我們北方的鄉土文化”
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描寫得最多的就是她家的後花園了,過去的老磨房如今還在,當年馮歪嘴子和王大姑娘那場悲愴的戀愛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磨坊是張家長工居住和勞動的地方,它就在後花園的一側。
後花園是蕭紅小時候最愛來玩的地方,這裡的小黃瓜、大倭瓜,胡蝶、螞蚱、蜻蜓都曾給她的童年帶來無窮的歡樂。可以想象,當年的她是怎樣爬到黃瓜架下去摘吃小黃瓜杻,又是怎樣跑到大醬缸帽子底下睡著了,害得她祖父找不到她。
整個後花園在蕭紅的筆下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也正是這後花園陶冶了蕭紅的情操,為她日後的創作,文學作品提供了必要的養分。
蕭紅研究會秘書長 孫延林
採訪:
呼蘭縣蕭紅研究會秘書長 孫延林
蕭紅的一生曆盡坎坷
也可以説是坎坷當中非常傳奇
遇到了很多所説的有識之士 貴人
特別是像茅盾 魯迅這樣的名家
提攜她 扶持她
使蕭紅這個女作家
能在30年代文壇一舉成名
這都是魯迅的功勞
1934年蕭紅 蕭軍到了上海
在魯迅的幫助下
這兩部作品
八月的鄉村和生死場的序
都是魯迅作的
就在上海問世了
問世以後一下子就轟動了中外文壇
柳亞子怎樣評價蕭紅的呢
他説 蕭紅女士有掀天之意氣
蓋世之才華
就是她那種要強的精神
作為追求自由解放新女性的
要強精神
把天都掀開了
蓋世之才華是指
世上的女人誰也比不上她
《呼蘭河傳》是蕭紅一生最成功的作品,在尾聲中她淒涼的寫到:“從前的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令她不能想象的,是後花園中曾經無限美麗的景象和那童年的記憶。
過去生活在這院子裏的人都已經離去,而自己這個小主人也終因命運的坎坷,長期的顛沛流離,最後積勞成疾,病逝香港,當時她才只有31歲。
如今蕭紅故居紀念館已經成了人們來參觀和緬懷女作家的地方。為了紀念蕭紅,呼蘭人為她修建了一座青絲塚墓。
她用31歲的人生,寫下了100多萬字的作品,當時魯迅、茅盾等都曾認為:“蕭紅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採訪:蕭紅故居解説員 葛洪偉
“呼蘭河傳
後來是在中國百強文學評比中
列居第九位
蕭紅這位女作家
被中外專家譽為是別具匠心
獨具風格
高産多産的鄉土文學作家”
面對曾經的戀人,蕭軍老人最後寫下了:
松花江水去悠悠 此日重瞰故日樓
秋月春花知幾許 等閒白了少年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