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鎮江]《暮鼓晨鐘話焦山》2002-116


  編導:高躍 魯潛 攝像:高嵩 高義

  焦山在鎮江“三山之中”最為高大雄偉,因其屹立於長江之中,素有“鎮江之石”“中流砥柱”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是位於焦山東麓的古炮臺遺址,這座暗堡式、有八個炮位、呈馬蹄型排列的炮臺,建造于清道光20年,即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目的是加強長江下游的防務,守衛鎮江及長江和大運河航道。

  1842年7月的一天,英軍發動了長江之戰,21日淩晨,7000名英軍分乘80艘戰艦,對鎮江城發動了進攻,在京口副統帥海齡率領下,鎮江軍民展開了英勇的抵抗,焦山炮臺的百名守軍,冒著英艦猛烈的炮火,面對著數十倍于自己的英國侵略者,臨危不懼,發炮還擊,炮彈打光了,焦山守軍面對強敵,沒有後撤,視死如歸地與英軍展開了白刃戰,最後全部壯烈殉國。

  恩格斯在《英人對華人的新遠征》一文中,高度讚揚了鎮江人民抵抗侵略的英雄氣概。他在文中寫道:英國人“逼近鎮江城的時候,才充分認識到,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氣和銳氣。這些駐防守軍總共只有1500人,但卻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

  “當時誰知孤軍苦,此地猶聞殺賊聲”。今天,當你站在這座古炮臺前,看著這些被炮火和硝煙熏黑的殘垣斷壁和殘垣斷壁上生出的新綠時,你感受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死的精神。

  焦山的西麓,崖壁陡峭,在這些苔跡斑斑的崖壁上,鐫刻著一方方從六朝到清,歷代文人名士的題詩、題詞。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書體有行、草、隸、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可説是古代書法藝術的天然展覽。

  其中最珍貴的是陸游與友人,踏雪尋訪《瘞鶴銘》的題名石刻真跡。

  文中説:“陸務觀、何德器、張玉仲、韓無咎、隆興甲申閏月29日,踏雪觀《瘞鶴銘》。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風檣戰艦在煙靄間。慨然而醉。

  瘞是埋葬之意。瘞鶴銘就是埋葬鶴的銘文。

  關於瘞鶴銘是誰的手筆至今眾説不一,有人認為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也有的學者認為是南朝陶弘景的手筆。《瘞鶴銘》的字體瀟灑蒼勁,別具一格,頗受歷代書家的推崇。被稱之為“大字之祖”。

  昔日讓陸游踏雪而觀,慨然而醉的《瘞鶴銘》,今天就珍藏在焦山的寶墨軒。

  焦山碑林為北宋初年潤州太守錢子高所建,這裡珍藏有460余方碑刻。數量僅次於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這些碑刻鑲嵌在四廊亭閣之中。

  焦山定慧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年間,原名普濟禪院,清康熙南巡時,將普濟禪院改名定慧寺,取“由戒生定,因定發慧”之意。是鎮江最古老的寺廟,有“十方叢林”“歷代祖庭”之稱。定慧寺以佛學研究著稱於世,來定慧寺受業的佛家弟子遍及海內外,足見定慧寺在佛教禪寺中有著顯赫的地位。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