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鄭州]《沉睡的宋皇陵》 2002-109


  編導:袁方 攝像:俞樂觀

  走在鞏義市的田野上,要是對這片土地的歷史不熟悉,也就難以想像這散落在荒郊野外的眾多石雕在訴説著什麼。比起聲名在外的明皇陵、清皇陵,這裡的北宋皇陵實在是沉睡太久了。回望宋陵,也就掀開了伴隨北宋王朝兵荒馬亂、外敵入侵的一段段歷史。

  回溯歷史,至高無上的皇權是許多朝代中實力派人物的目標,這也就造成了朝代的更迭。中國歷史上的北宋王朝就是由後周的大將趙匡胤通過兵變建立的。

  採訪:河南省鞏義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副研究員 傅永魁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定都開封,公元963年,將陵墓選在鞏縣。第一他準備遷都洛陽,所以把陵墓選在鞏縣;第二是鞏縣的風水好,南邊有嵩山,北邊有黃河,南邊高、北邊低,按照唐代的選葬法,這叫山高水來。”

  趙匡胤自幼在洛陽闖蕩,深知洛陽在中原地區的重要地位,同時黃河水患又對都城構成威脅,因此在朝中多次提出遷都的主張。雖然他的遷都想法遭到了臣下的反對,但趙匡胤還是把洛陽建為陪都,同時他還考慮著把祖宗陵墓遷到洛陽,期待有朝一日實現遷都之夢。

  鞏義距洛陽很近,古人稱“鞏洛”,它是洛陽的門戶,是一處咽喉要地。將皇陵建在這裡,祭祀、管理也很方便。鞏義又地處北郊山區,從風水角度講是塊寶地,因此北宋九帝,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囚死在漠北外,其餘七帝均埋葬在鞏縣,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統稱“七帝八陵”。

  北宋統治者從全陵的選址,到各陵陵穴間的相互位置,乃至陵臺、地宮的高深等都是根據當時流行的“五音利姓”説完成的。

  北宋各皇陵的建制相同,都是坐北朝南,方向是180度到190度,每個陵區都由上宮、下宮兩部分組成。現在從永昭陵佈局來看,很容易發現這個特點。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也是民俗演義《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中國歷代皇帝均實行厚葬,宋王朝集歷代所成,實行的是更加完備的喪葬制度,運用的是全國的財力物力,通常在七個月內完成埋葬的一切工作,這使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

  從今天恢復的永昭陵的地面建築看,整個陵園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宮組成,規模龐大,建築雄偉。

  北宋皇陵從宋太祖乾德六年開始興建,陵園總面積曾達到25平方公里,經過千年來的無數劫難後,只有遺址尚存。這些散佈的田野之上的近千件石雕像,是研究北宋王朝的珍貴資料。

  採訪:鞏義市文化局顧問 孫憲周

  “陵前的石刻,我們稱它為石像生,這是陵前的儀仗,不完全是儀仗,這裡面有儀仗,像象和馬是儀仗,虎是避邪,羊,瑞禽是吉祥,外國客使表示我們國家的強盛,表示我們國家四方歸心,強盛偉大。另外宋代還有特殊的地方,把文臣放在前面,為什麼呢?宋代特別害怕武將篡奪位置,因為他(趙匡胤)本身就是黃袍加身篡奪位置,所以他把文臣提的位置最高,在宋代凡是出征都是文臣是主帥,所以往往釀成戰爭的失敗。”

  在今天的鞏義博物館裏,北宋時期的文臣、武將的石雕人頭像有很多,它們雖然年代久遠,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研究北宋的石刻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北宋皇陵的石雕技術水平之高是其它陵寢無法比擬的,這裡的石刻造像群稱的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露天石刻博物館。

  除皇陵外,鞏義還有親王、公主、皇子、皇孫及諸王夫人墓144座,名將功勳墓8座,帝室宗親陵墓約千余座。

  在幾千年的王朝更迭中,官員死後如能陪葬在皇陵,將是對其蓋世功勞的表彰,對後世子孫也是至高至上的榮耀。在北宋皇陵中,包拯墓和寇準墓便落戶其中。

  北宋未年,金軍開始大肆入侵,洛陽、鞏義先後淪陷。為了報復一路受到的抵抗,也為了掠奪財富,金軍對北宋皇陵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此後,歷代戰亂時期,宋皇陵屢被盜掘。

  靖康之變之後,被擄走的徽宗、欽宗二帝死於異鄉。宋徽宗葬地不詳,宋欽宗的墳墓最終被金世宗遷回北宋皇陵,這是北宋時期葬在鞏義的最後一位皇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