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9年,鮮卑人拓拔燾統一了黃河以北,建立了北魏政權,北方趨於穩定。凋敝、衰退了近三個世紀的北方經濟文化得到了全面的振興和系統的整合。曾經高度盛行的中原喪葬文化和墓室壁畫,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到了北齊時代,它還融合了些佛教和西域的風情特色,使其在藝術手法上更趨於完善。太原王家峰北齊墓室壁畫就産生於這一時期。
這個坐落在太原市王家峰千畝果園之中的北齊壁畫墓室,於2000年底開始發掘,2002年10月終將墓室打開,從剛剛拼對好的墓誌蓋和墓誌中,顯示出墓室的主人身份,是北齊政權統治時期的太尉徐顯秀。
這個人生活在北魏末期,就是天下大亂那個時代。他先是參加了爾朱榮的隊伍,後來爾朱榮失敗以後又歸了高歡,然後就一步一步的進入東魏的政權高層,他擔任的最高職務是太尉。根據墓誌的記載他活了七十歲,就死在晉陽,死後十個月就埋葬在這兒。
正因為他有着顯赫的地位和身份,所以才有精力和財力為死後的世界營造出這般景象。而墓室兩壁卒吏前呼後擁,旌旗隨風飄揚浩浩蕩蕩的儀仗隊列壁畫,正是他當年權大位高的象徵。
北魏時期開始,人們喜歡用傳説中的一些靈獸或現實生活為原形的門吏形象畫於墓門和甬道兩側,以此來擔當鎮守墓室、保護墓主安全的職能。想來此墓的這些地方的壁畫與人們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理應也是暗蘊着辟邪鎮墓的意思吧!
正對着墓門的墓室北壁是墓主夫婦的宴飲圖,僕役侍從、樂舞百戲將墓主夫婦擁坐於帳中榻上。男墓主形象英武威嚴。女墓主高貴端莊。在他們的榻前還置有一幾,盛放着五穀雜糧、美味佳肴。似乎要將這世間所有好吃的、好喝的極盡所能的帶至陰曹地府繼續享用。
墓室東西兩側是墓主夫婦的出行圖。西側以馬代車的為男墓主的出行儀仗隊。一行幾十個仆吏各有所職。從緊跟坐騎的那些腋夾公文包、臂挎馬扎、手捧官印的仆吏中,可以看出墓主對宦海生涯的眷戀之情,至死都唸唸不忘手中的權利,夢想著帶到陰曹地府也能派上用場。
東側牛車出行儀仗隊為女墓主所有,壁中人物以形寫神、栩栩如生,尤其是牛的形象塑造精彩到了及至。
東魏北齊是晉陽古城即現在的太原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整個城市的文化、商業非常的繁盛。又由於它是別都的原因,常年駐紮着許多朝廷官員,而這些官員又有許多與中西亞人往來的習慣。因此壁畫中那些深目高鼻的仆吏、裝飾考究的馬鞍、做工精緻的裙袍畫面,應該無一不是顯示着中原與東西亞人員往來、文化、經濟交流甚為平凡密切;無一不是向現代的人們展示着古城太原的昌盛與整個北齊時代的輝煌。
北齊的統治者是非常推崇佛教的, 因此在這個墓室裏也能覓到佛教色彩的蹤跡。那四壁之上迎風招展的旌旗間朵朵點綴的飛天蓮花,在佛教裏象徵着安寧祥和,而在此應蘊涵着墓主死後世界的四時順暢、環境和諧之意。它與墓室穹頂的宇宙天象圖有着異曲同工的意思。宇宙天象圖是作為一種永恒的象徵,預示着墓主的靈魂只有被置於恒常不變的宇宙自然之中,才能體現出它的不朽。
採訪: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湯池
“墓室壁畫很直接地反映現實生活,這個對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生活,研究當時的人們的起居,衣食住行等等都比文字記載要生動多了。”
生總是令人快樂的,死則是令人悲哀的,出於對死本能的恐懼和對生的眷戀,人們總想延緩或超越死亡,厚葬之風、墓室壁畫就是在這一理想和追求之上産生的。可他們那裏知道,這世間的浮華美夢,終歸還是要雲飛煙散的,唯有這千年的瑰麗藝術卻是令人嗟嘆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