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瀋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有兩座氣勢恢宏的皇家陵寢,其中的福陵位於瀋陽的東郊,所以當地的老百姓習慣上把福陵叫做東陵。東陵是滿族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英雄——老罕王,也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寢。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他是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也就是滿族人建立的清王朝的開國君主,因此倍受滿族人的尊崇和愛戴。肇樂群先生就是居住在瀋陽城內努爾哈赤皇族的後代,他每年都要專程到努爾哈赤的陵寢來憑吊這位愛新覺羅家族的先人。
採訪:
愛新覺羅家族它基本有四個大姓,第一個就是肇姓,再一個是金姓,再一個洪、海。這個肇姓怎麼來的?就説努爾哈赤的前四祖,埋在永陵裏面了,就是四王亭,就是後封的四個皇上,就是肇、興、景、顯四帝,我是興祖直皇帝的後裔。
在鬱鬱蔥蔥的松林環繞下,順着神道登上一百零八蹬,城堡式建築的東陵方城出現在眼前,穿過隆恩門,只見這裡層樓高聳,金瓦生輝,一派皇家陵寢的威嚴氣派。隆恩殿位於方城的中央,東西各有一座配殿,這裡是清朝皇帝祭祀努爾哈赤的地方。方城的四角還各有一座角樓,飛檐鬥拱襯托下的東陵越發顯得氣勢恢宏。其實這些建築都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們,也就是清朝的歷代皇帝們不斷增建擴建的。當年努爾哈赤戎馬一生,四處征戰打天下,不可能像他的子孫們那樣,生前就大興土木修建自己奢華的陵寢。實際上直到努爾哈赤死後三年,他的第八個兒子,就是在瀋陽繼承皇位的皇太極才把努爾哈赤移葬在天柱山,也就是今天東陵的月牙形寶城之中。那時候整個陵寢也只不過是草房三間,土丘一座。
“我朝以武功定天下,以文治佐太平”。清王朝的這句名言概括了努爾哈赤的一生。在努爾哈赤六十八年的生涯中,他率領着不斷壯大的隊伍參加了無數的戰役。在攻打翁克洛城的時候,身先士卒的努爾哈赤被敵軍的鄂爾果尼和羅科兩個壯士射中了頭部,血流滿面,傷得非常厲害,只好退兵。後來抓住這兩個仇人時,努爾哈赤不但沒有殺他們,還封這兩個壯士為佐領,統轄三百戶。為了得天下,努爾哈赤不惜一切重用有才之人。
明朝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即公元1599年,努爾哈赤命令額爾德尼和噶蓋兩個人,以蒙古文字母和女真語音拼成滿文,作為滿族統一的文字頒行。滿族人從此有了本民族自己的文字。
經過四十多年的南征北戰,努爾哈赤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東北地區,這時他已經離開了赫圖阿拉老城這個早期統治中心,在今天的遼陽市興建起東京城。公元1625年的春天,努爾哈赤突然提出要從剛建都不久的遼陽城遷到瀋陽,當時他手下的貝勒大臣都堅決反對,然而努爾哈赤已經敏銳地看到遷都瀋陽城更有利於他今後奪取天下。
努爾哈赤為他的子孫們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業,他的繼承者皇太極和順治皇帝正是以瀋陽為基地,營建盛京城,並且推翻了明朝統治,建立了大清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