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龜山之上,從龜山山麓向漢江方向看過去,那片廠房是1950年以後興建的武漢國營棉紡織廠。在一百年以前,也有個人站在這裡,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
這是1894年7月3日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視察漢陽鐵廠時留下的老照片。這是他一手建造的工廠,是當時中國最大、最早的鋼鐵聯合生産企業。
張之洞在漢陽發展工業的時候,慈禧太后還在垂簾聽政,那時中國很多地方既貧窮又落後,張之洞在頂住封建落後勢力的干擾的情況下,在武漢積極推行“振興洋務”的新政,積極地從西方移植先進的工業技術,興辦了大量的實業,把武漢這個古代的商業集鎮演變成為早期工業化的大都市。
距離張之洞興辦漢陽鐵廠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00年,研究張之洞的專家來到了漢陽鐵廠的遺址上,他們想來尋找當年的遺跡。
為什麼漢陽鐵廠這個在20世紀初、曾經聘請了很多西方技術人員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遺跡,怎麼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已經威脅到武漢的安全,國民政府為了保護民族工業,決定把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漢陽火藥廠等重要企業的機器和人員都撤向了大後方,在反抗侵略者的戰火中,漢陽鐵廠的廠房等建築物都化為了灰燼。
採訪:我們過去看看吧,好,我過去來看過,我這幾十年沒來過,就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現在樹長高了,草也長長了。簡直都認不出來了,這塊石頭述説着歷史,這個鐵砣子,一百多年前,張之洞建廠,這是一個處女作的見證。
這塊含鐵的大石疙瘩來歷可不簡單!
採訪:清末的張之洞,在漢陽鐵廠的時候,他老人家有點腦袋搞決策,他托駐英公使去買煉鋼爐,英國的廠家就説,你的鐵礦石,你的煤要拿來我檢驗一下,化驗一下,適合用什麼煉鋼爐,他老先生不懂化學,他就説了一句,中國之大,何處無鐵,豈能要等到化驗了我的礦石,才能買煉鋼爐嗎?你們用什麼,我們就用什麼,張之洞花重金從英國買回的煉鋼爐安放在了龜山腳下。
採訪:結果這個平爐跟礦砂酸鹼度不合,鐵水流不出來,結果熔解在裏頭,成了個大鐵砣子
張之洞這位在中國歷史上積極倡導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先行者,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他一直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失誤。
採訪:沒辦法了,只有求助於盛宣懷,盛宣懷把李維格這樣一個人,中國煉鋼史上應該寫下這個人的名字,李維格,堅決要到英倫三島上去走訪一下,帶了大冶鐵礦和萍鄉的煤就去了,英國人一看,這麼好的東西,太好了,但是你們的爐子型號是不對,換型號,一換爐子的型號,就煉出了世界最好的鋼鐵。英國報紙馬上驚呼,想不到中國人掌握技術如此之快,這個醒獅將來要站起來,那不得了了。
後來,漢陽鐵廠生産的鐵軌,在建設京漢鐵路時,發揮了作用。
張之洞在建設漢陽鐵廠所發生的失誤,與他開創了中國近代冶金工業的貢獻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所以在武漢,紀念張之洞的地方很多,在這些地方,你都能了解到張之洞對中國近代工業和社會的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