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廣州]《海上貿易》


  在廣州黃埔區的廟頭村,有座南海神廟。因廟前原來有兩棵波羅樹,故又稱波羅廟。相傳唐朝時,古波羅國有個來朝貢的使者。回程時經過廣州來到南海神廟,祭拜海神。他將兩顆從國內帶來的波羅樹的種子種在廟中,因為迷戀廟中的景色,誤了返程的海船。他舉手張望,盼著船來接他回國,後來立化在了海邊。

  南海神廟是廣州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古時廟前有碼頭,海船進出,都要到廟中拜祭,並在廟旁的扶胥鎮交易。

  歷史上的廣州不僅一是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自漢唐以來,還是我國古代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更發展成為馳名世界的貿易集散地。《史記 貨殖列傳》曾煌煌大觀地説“番禺亦一都會也。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遍佈嶺南的一幅對聯為此作了恰如其分的注腳:“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今天在許多的出土文物中,人們不時能發現一些海外舶來品。這是在西漢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銀盒,上面的花紋顯然是古波斯風格的。無論它是否來自海上,但可以證明,那時廣州已經是各種外來品的集散地。

  到了晉代,廣州的造船業發展起來,海船有4到7個帆,已經能夠遠洋航行。

  唐代更是廣州海上貿易高速發展的時期,廣州不僅成了各種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很多的海外商人,也雲集廣州,有史料記載,公元891年時,廣州的外商據稱不下12萬人,也有些海外商人不幸,永遠的留在了廣州,這就是波斯商人留下的墓碑。碑文中也許就是他對祖國的思念。

  廣州的海上貿易通道,是從廣州啟程,途徑東南亞,印度洋,波斯灣,東非,地中海沿岸,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國際航線,這一世界記錄保持了八九百年,直到公元16世紀中葉,才在歐洲人開闢東方航道時被打破。

  當時在出口的貨物中,絲綢和瓷器是主要的。象景德鎮的瓷器,南方越州和洪州的瓷器,都是國際市場最受歡迎的商品,這些産品多是運到廣州再出口的。

  由於廣州成為了從海路進入中國的門戶,早在公元714年前,唐王朝就在廣州開設了掌管海外貿易事務的管理機關--市舶司。廣州成了中國最早設市舶司的港口城市。

  清代,由於清政府的一口通商政策,廣州成為了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所有的外國商船都停靠在珠江的入海口處,等待著裝滿貨物。

  1745年1月11日一艘瑞典商船,哥德堡號,從廣州啟程回國。船上裝了700多噸貨物。有茶葉,絲綢,瓷器,藤器等。光是茶葉就有370多噸。不幸的是,9月12日,哥德堡號在艱苦航行了九個月後,在離故鄉哥德堡市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觸礁沉沒。

  船沉了,船員全部得救,人們還從海底打撈上來了幾十噸的茶葉和許多絲綢。此後人們不斷的打撈這只船上的物品,每次都等有豐富的收穫。

  1997年的最後一次打撈,人們獲得了400多件完成的瓷器。

  在廣州,有一條路叫光塔路,是因為那裏的一座建於唐代的光塔而得名的。這座光塔一直是海上航行船隻的導航燈塔,它在這裡已經站立了一千多年了。塔頂原來有金雞,隨風旋轉以示風向。古代每年的5月、6月間,阿拉伯海船乘季風至廣州時,人們常登塔祈風訊。

  沒有什麼比“粵東多商”更具有嶺南社會的特色了。自古以來,粵商的積極開拓、善於吸收和勇於改革,一直就是嶺南經濟發達的動因也是經濟實踐的結果。粵地的“重商”與他處迥異而最具地域特色的是,外貿活動繁盛帶來的外來文化烙印。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