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北京的衛星遙感圖。從圖上看,北京城內有一條顯眼的巨龍,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社稷壇是龍眼,東西長安街為龍須,紫禁城是起伏的龍脊,故宮角樓宛如四隻利爪,而天安門恰是它昂起的龍頭。
天安門的前身叫做承天門,是公元1417年明朝燕王朱棣當政建造的。承天門建造過程中一名工匠,脫穎而出;他木工技藝純熟。能以雙手握筆,同時畫龍。並且兩條龍畫得一模一樣,他就是被人稱為“蒯魯班”的蒯祥,後來蒯祥多次主持對承天門的修繕,並因此被提升為工部侍郎。
承天門多次遭到戰火的洗禮,多次被燒燬重建。公元1651年,清朝順帝皇帝下令按承天門的外觀與規格重建紫禁城的正門,並親自命名為“天安門”,取“承天啟運、安邦治國、國泰民安”的意思。
天安門也是明清兩代舉行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等國家大典的地方。皇帝在天安門上下聖旨,由宣詔官宣詔後,用黃絲線係住金黃色的大雕鳳凰,它口銜詔書沿城墻徐徐而下,禮部官員用雕成雲彩狀的木盤接住,將其放入“龍亭”內抬到禮部,頒布天下。這就是金鳳頒詔的由來。
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華表,是鎮物避邪及美觀之用的。表頂異獸叫“望天吼”,天安門北的華表上異獸頭向北,稱為“望君出”,意思是皇帝不要久居深宮,應出去體察民情。天安門南的異獸則面朝南,稱為“望君歸”,意思為皇帝要早點回宮,處理朝政。
據説,清末一位遊學西方的歸來學子。曾經長跪天安門前。他本來力圖倣西方進行改良,使腐朽落後的中國強大起來。幾經週折才被皇帝允許接見,當他手捧《上清帝書》信心十足地奔向內宮時,竟被眼前的天安門這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折服,不自覺地撲通跪倒在地。
斗轉星移,天安門城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所代替。開國大典那天,天安門城墻上的標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但到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萬歲變成了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一句話的修改既體現了民族主義精神,又包含了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在胡喬木同志的建議下修改的,從那時起,這兩幅標語和天安門一起被載入了新中國的史冊。
1969年12月,天安門曾被秘密重建,在保持原樣,尺寸不變的要求下,歷經滄桑的天安門城樓煥然一新。
1988年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向全國和世界開放,遊客可以自行購票登城,一睹天安門廣場氣勢恢宏的壯觀場面,回憶偉人豐功偉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