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古鎮地處上海市西郊,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
雖然和繁華喧鬧的大上海近在咫尺,古鎮的居民們卻仍然保持着自己寧靜、淳樸的傳統生活方式。古鎮的歷史風貌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金澤古鎮最值得一看的,要算是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古橋了。
採訪:金澤是個有1300多年曆史的橋鄉古鎮,在歷史上,我們這裡有42座古橋,每座橋的邊上有一座廟,所以傳説這是“橋橋有廟,廟廟有橋”。這種廟橋相連的做法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説,相傳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曾帶兵經過這一帶,因為這裡河叉縱橫,就下令士兵遇水搭橋,而為了保祐軍隊的安全,又在每座橋頭各建一座廟宇。
傳説並不足信,但這種廟橋相連的做法確實由來已久,它體現出水鄉居民對橋的尊崇和愛護。這座普濟橋可是一座真正的老石橋,據説它還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普濟橋建於宋代,已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然臺階齊整,堅穩牢固。
普濟橋畔的這座頤浩禪寺,是1992年重新修復的,而它的歷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宋代。據説它的名字還是那個偏安杭州的南宋皇帝趙構所賜的。
頤浩禪寺中的這塊條石,全長40多米,上有元代大畫家趙孟府的手跡,並雕刻着雲朵的圖案,因為這些石雕的雲朵看上去層層疊疊、連綿不斷,因此得名 “不斷雲石”。
古鎮人家枕河而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橋的風景也在改變。在金澤除了一座座古橋外,還有不少新建的橋。這座普慶橋就是近年來倣照古橋建造的一架木橋,它倣建的對象來自宋代畫家張擇端所繪製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京城汴梁的城市風貌,看過《清明上河圖》的人,一定都會對這座“虹橋”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普慶橋所倣建的就是這座 “汴水虹橋”。
普慶橋在建造時完全依照古代建橋工藝,採用無支架施工法,64根圓木,5根橫樑,全部用捆綁式結紮在一起,整架橋沒用一根釘子,再現了中國古代精湛的造橋工藝。
採訪:上海有一位很有名的專家曾經説過這麼一句話:最早的時候上海市區這邊倒是鄉下人,而上海的周邊倒是一些歷史悠久的城鎮,他們倒是城裏人。後來隨着海岸線的逐步地向東推移,原來海邊的這些城鎮現在慢慢地成了郊區的比較靠裏面的一些居民點,而真正的城市的比較繁華的地帶越來越向東推移。因此也可以説,這些城鎮在文明發育的過程中孕育了今天上海的市區,孕育了今天后來的都市的一種文明。
像金澤這樣歷史悠久的水鄉古鎮,在上海還有不少。它們分佈在上海周圍,就像是這座繁華都市的一個老像框。
多年來,當地居民對古建築保護的重視,使得這些古鎮的面貌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在未來的歲月裏,它們仍然會為新上海提供一個個悠遠綿長的歷史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