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之間的戰爭永遠是遊戲,而發生在國家之間的戰爭,卻永遠是災難與不幸. 就在這同一地點的1840年至1900年,英國、法國等國家對中國發動了野蠻的鴉片戰爭。(紀大人,趕快下令開炮吧!)
(沒有皇上的命令,誰也不許開炮。)大沽口作為鴉片戰爭的第二戰場,先後爆發過四次大的戰役。(皇上,我泱泱大國,為什麼,為什麼,打不敗幾個洋毛子,這是為什麼?)大沽口之戰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開放口岸,修改稅則,割地賠款,並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今天,經過重新修復的大沽口炮臺雖然遠離了硝煙,但卻依舊在訴説著往事。
採訪:英法聯軍第一次在這條河上開著船炮擊炮臺,然後一直這個船,第一次海戰的時候,一直到天津,第二次是被我們阻截在這裡,後來的三四次,都是從這裡還擊炮臺,然後是陸軍登陸,人下來之後,繼續向上走,因為這是一溜炮臺,咱這炮臺不是五個嘛,這樣排過去,所以他要走著放炮,攻擊岸上的炮臺。
據不完全統計,鴉片戰爭中,在大沽口傷亡的英法士兵近千人,中國將士約五千人,當地百姓無數。
採訪:這個炮的炮位是固定的,只朝著一個方向攻擊,是左右都不能環顧,只能直射。上下呢?上下也不能動。為什麼設計成這種形狀呢?
當時可能是由於技術問題,我們在這方面比西方還是落後一點。
主要失敗在這個炮不能動上?
失敗也不在這裡,失敗的主要原因從政治上是清朝腐敗,是一種不抵抗政策,所謂叫做不要挑釁自我開,挑釁的釁,而是一種被迫還擊
在當時,清朝政府妥協求和,但前線的愛國將士卻不能忍受這種恥辱。1859年6月25日,在第二次大沽口防衛戰中,中國清朝官兵在愛國將領的指揮下,奮勇抵抗,激戰一晝夜,敵艦12艘被擊沉,擊毀1艘逃走,英軍死傷近500人,而中國官兵只陣亡32人,取得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唯一一次勝利。英法聯軍慘敗的消息傳到倫敦,當時的英國資産階級政府立即叫嚷要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的報復〞。1860年8月,英法聯軍發動第三次大沽口戰役,並進駐天津,攻佔北京,最後放火燒掉了中國的國寶圓明園。大沽口炮臺于1900年6月徹底失守,鴉片戰爭結束,中國從此全面進入了半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採訪:大家看我們展廳門口的這幾門炮,這幾門炮是在2001年的6月10號出土的,是在附近的施工中出土的這麼多門炮,但是為什麼當時的很多炮和這個炮臺都被拆毀了呢,這是因為清政府在1901年曾與11個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在《辛醜條約》中曾有這樣的規定,也就是拆毀大沽口炮臺的所有炮臺,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那個時候非常完整的防禦體系所留下的遺跡。我們改革開放以後要致力發展國內和搞經濟建設,所以應該在和平發展的這個環境下建設我們國家,我們不希望有任何的軍事衝突和軍事摩擦。
戰旗烈烈,不見硝煙,今天大沽口炮臺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成為津門十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