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初一、十五,一些老天津人都會到東門外的天后宮祭祀天后娘娘。這一風俗從元代留傳下來,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天津原來有16座天后宮,現在保留下來的只有這座天后宮了,它也是天津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築群。天后宮是為了紀念海神媽祖所建,現在人們來這裡還多是為了祈求平安。
採訪:媽祖泉傳説是娘娘的水,聽説治好多病。
為什麼大夥都信仰媽祖呢?她救人,保護河道,她的偉大就在這。
在我小的時候總聽老一輩人介紹,因為天津地處航運、漕運的沽口,一般人們在出海或者出河道,從事運輸這種工作,就祈禱娘娘給保祐。媽祖被稱為中國的海神,她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的祖籍是福建莆田縣,生於宋建隆元年,距今1000多年曆史了。因為媽祖生前經常樂善好施,救助海上的船隻,得到鄉親們的愛戴和擁護。由於人們無限的崇敬,由一個人逐漸變成神,在這個文化傳播當中,由福建向南向北發展到國內外,沿海的周邊國家都有媽祖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媽祖文化圈。
天津的天后宮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後歷經修復,才有了今天的面貌,它與福建湄州的媽祖廟、台灣北港的朝天宮並稱為世界三大媽祖廟。這裡保留了元明清各個朝代的建築,從元代的牌樓到明清的戲樓,都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跡。天津天后宮是天津東門外的天后宮。這個地方它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因為有三岔河口,外面就是三岔河口。過去説“小日三岔口,糧錢集萬手”,就説到了元代的時候,因為漕運的發達,這外面船隻很多,一般的廟宇都是坐北衝南的,而天后宮它是屬於海河的,因為它靠近老城,成為老城人生活和精神甚至於情感的一個中心地帶。
採訪:這張示意圖就是天津清代的一張老城區的示意圖,天后宮就在老城區的東面400米,沿河的。這個沿河,過去是一個港口,也就是説是一個水陸碼頭,所以天后宮的建立,為什麼説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這個衛城的建立是在1404年,而天后宮的建立,早于它70多年,那麼天后宮建立首先對於這個地方交通運輸業起了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從元代漕糧數目一覽表應該看出來,短短的元朝幾十年當中,到達天后宮碼頭的船隻,它所運送的糧食以擔計算,應該是天文數字了。天后宮這條街現在是以文化、工藝品、字畫等等一條街,過去宮南宮北一條街,應該説它是商業一條街,另外是金融一條街,因為這些船到這都會把銀票帶回去。天后宮這個街是一種民俗的演變過程。
如今的天后宮又成了天津民俗博物館,它不僅是天津歷史發展的見證,而且也是集中展現天津文化的地方。在博物館裏,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天津的漕運、婚育、商業等民俗民風,成為遊客了解天津歷史的一個窗口。這裡的媽祖文化雖然源自南方,但經過發展融合,形成了北方的特色,不僅航海打魚的人信奉媽祖,普通百姓也來這裡寄託自己對家人的祝福。天津有個著名的皇會,就是為了祭祀天后誕辰和出行的會。這個會應該説在國內乃至在世界應該是首屈一指的。那麼這個文化,就是民間藝術文化,也是由媽祖文化派生出來的。現在皇會的傳統意義已經弱化了許多,成為了民間喜慶活動的一個代表,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宮門前就成為民間花會的舞臺,它的影響已經遠及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來自八方的遊客聚集在這裡,感受媽祖文化特有的儀式,特有的氛圍。人們希望天后宮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