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瞬間掠影     主創人員     內容簡介         



交響世界中的“永恒陽光”------莫扎特


  人們常把音樂看成是一種需要天生才能的藝術家創作的特殊藝術。於是,在漫長的音樂發展史中,擁擠著許多被譽為“神童”、“天才”的人物。

  不過,當人們提到莫扎特時,那些詞句卻無可置疑地成為他的音樂才華的同義語。

  莫扎特在音符中長大。四歲彈鋼琴,五歲作曲,六歲開始旅行演出,八歲寫出了《第一交響曲》,十二歲就開始了歌劇創作。用早熟早慧已不能表述他童稚歲月的非凡才華,人們只能説,他為音樂而生。

  莫扎特只活了三十五歲。走過童年的輝煌,他便從掌聲鮮花中跌落到殘酷的現實之中。依附權貴不是他的天性,離開權貴卻又一貧如洗。但莫扎特卻兩袖清風,執拗地讓自己的藝術存活在自由的呼吸之中。逆境沒有掩去他的樂天性格。莫扎特音樂中透出了他的身影,他忘情于音樂天國之中,以至於忘卻了身邊的債務。直到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告別了人生。他去了。但他的音樂創造卻留在他身後的世世代代……

  維也納古典音樂的派生

  當海頓以“交響樂之父”的身份出現在音樂之都維也納時,他的後繼者莫扎特真的尊稱這位先輩為“海頓爸爸”,並且繼承了他的藝術傳統。他們又一起為後來者貝多芬開拓了思想與藝術上的廣闊空間。此刻,海頓、莫扎特走出了巴洛克的音樂風格,創作造了充滿世俗氣息的高潔的古典音樂風範。貝多芬則一手接過古典風格的接力棒,一手又與浪漫主義的新風格接壤。於是,在十八世紀走向十九世紀的歐洲音樂文化歷史上,出現了一個照耀百代的音樂流派,那就是“維也納古典樂派”。莫扎特和海頓、貝多芬就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巨人。

  莫扎特的情感

  顯赫的日子,莫扎特經歷過;淒涼的苦境,莫扎特品嘗過。但大起大落並沒有改變莫扎特熱愛生活、鍾情音樂的天性。人們聽到莫扎特的音樂,輕鬆歡愉的跳躍與優美抒情的獨白,始終為這個世界塗抹上一層清新明朗的色彩。

  莫扎特的一生是悲苦的。但因為有了音樂,他才有了樂觀的源頭。音樂是他心中的“陽光”。正如他自己所説的那樣,“我的舌頭嘗到了死亡的滋味,我的創作卻還是樂觀的”。

  作為樂觀情緒的載體,莫扎特在他的器樂作品中,特別是在他的交響作品中,依然能從戲劇性交響展開的衝突之間聽到他所獨有的美妙動人的歌唱性旋律。這些旋律是從莫扎特的心中唱出來的。

  人們幾乎無法從他那陽光一樣明澈清新的音樂中尋找生命多舛與生活坎坷的陰影。莫扎特的音樂就像人們身外的大自然一樣,有著不可摧毀的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這就是莫扎特音樂不朽與永恒的根由。

  關於莫扎特《第40交響曲》

  莫扎特音樂的總體風格是明快樂觀、積極向上的。但是,面對現實的作曲家不可能不在自己的音樂中留下痕跡。寫于晚年的《第40交響曲》就留下了現實映在作曲家心中的陰影。

  在藝術賣身投靠權貴的時代,莫扎特保持了藝術與藝術家的清高與清白,就不可能不陷入困窘貧苦的境地。他一邊寫著交響曲,一邊寫著借債求助的信,痛苦壓在他的心上,也反映在這部交響曲中。

  莫扎特慣用開朗的大調創作。但這一次他使用了壓抑淒涼的g小調作為《第40交響曲》的基調。

  這個g小調的定調本身就帶有陰暗低沉的色彩,建築在這個調性上的音調,焦慮而壓抑,三次敲擊著生活的大門,然後痛苦地向上昂頭,又用不安的節奏繼續地敲擊下去。當音樂轉為舒展平緩時,一支沉浸于g小調憂鬱色彩中的旋律,道出了作曲家的傷感。

  一位叫作柯克的英國音樂學者第一次聽到這部交響曲時,失聲叫道:“多麼傷感的音樂啊!”

  莫扎特交響作品總述

  莫扎特一生共寫作了四十一部交響曲,其中最著名的有《第三十五交響曲》,也就是“哈夫納交響曲”;《第三十八交響曲》,人稱“布拉格交響曲”;《第三十九交響曲》;《第四十交響曲》,也就是“g小調交響曲”;《第四十一交響曲》,這是莫扎特最後一部交響曲,又叫作“朱庇特交響曲”。

  莫扎特還寫有二十部協奏曲,包括鋼琴、小提琴及一些管樂協奏曲。其中《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都是作曲家的傳世之作。

  此外,在莫扎特創作的許多歌劇中,序曲也是精彩的交響之作。如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序曲等至今仍是交響音樂舞臺上的名作。

  作為交響作曲家,莫扎特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交響音樂遺産。

  莫扎特的一生

  莫扎特只度過了短暫的三十五歲的生涯。在今人的風華正茂時代,他已到了遲暮之年。

  或許因為他的生命太短暫,而愈發顯得他的童年有著令人目眩的輝煌。偉大的啟蒙學者伏爾泰説,這個神童突然降臨在黑暗的地平線上。因此,莫扎特是帶著陽光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或許因為他的才氣太盛,在他年輕時過度地迸發之後使他的生命無法承載,於是出現了他三十五歲辭世的悲劇。但是,偉大的詩人歌德説,莫扎特現象是18世紀永遠無法理解的謎……

  莫扎特表述過自己的天才。他説,我從我的記憶口袋裏取出音樂,往紙上寫下來,就成了。創作只不過是莫扎特心中的音樂記錄下來而已。這是何等超人的音樂才華呀!

  但還是莫扎特自己,他冷靜地解開了“莫扎特之現象”之謎。他説:“人們認為,我的藝術成就是輕而易舉得來的。這是錯誤的。沒有人像我那樣在作曲上花費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沒有一位著名大師的作品我沒有再三地研究過。”

  當莫扎特被人們稱為“神童”時,皇族顯貴欣賞的不是他的音樂藝術,而是一個孩子超常才能所帶來的驚奇。當莫扎特長出鬍鬚,一天天長大時,上流社會便不再理睬他。

  冷遇的切身感受與藝術家正直的本質使莫扎特發出深刻的感嘆。他説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心靈能使人變得高貴。我不是伯爵,但我的靈魂比許多伯爵也許高尚得多。”

  當莫扎特脫下權貴僕役的制服時,他説:“我的幸福到現在才開始。”

  音樂鑄就了莫扎特的靈魂。有了音樂,他對貧窮饑寒不屑一顧。在寒冷的冬天,他可以和妻子一起跳舞取暖。樂天之中的苦澀全然付諸音符之中。他微笑著,歡笑著寫著自己的音樂。在昏暗的日子裏,他的音樂充滿陽光,又把充滿陽光的音樂留給人們。

  當莫扎特在一個風雪之日走向墳墓並且永遠在後人面前失落了自己的墳墓時,那歡樂的音樂中又有多少抨擊人們心靈的悲憐哪!一位天才的音樂大師,曾經費時傷神地去寫借條,去乞討求助,這會給後代少留下多少部傑出的作品啊?!又使音樂歷史上少記載多少珍貴的音樂財富?!

  當莫扎特的妻子大病初愈,去尋找莫扎特的墳墓時,守墓人説,莫扎特?我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藝術創造永垂不朽……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