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00年到 1750年的150年間,在歐洲音樂史中被稱為“巴洛克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維瓦爾第、巴赫與亨德爾。在他們輝煌而燦爛的音樂成就之中有一種音樂體裁同時吸引了這三位偉大的藝術家,那就是大協奏曲。大協奏曲出現在十七世紀下半葉,它是一種由鋼琴或兩三個弦樂器、管樂器組成的獨奏組與管弦樂隊協奏。齊奏的樂隊與獨奏組交替出現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17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巴赫為勃蘭登堡大選侯的兒子克利斯蒂安•路德維希演奏,這給侯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請求巴赫為他的樂隊寫一些作品。兩年後,巴赫送給他六首樂曲,這就是《勃蘭登堡協奏曲》。
隨著個人演奏技巧高度發展,協奏曲也取得了重要的意義。就其形式來説,協奏曲一開始就具有那種獨奏者與管弦樂隊之間的交替演奏,也給作品帶來了特殊的形式。巴赫為一架或多架羽管鍵琴寫的協奏曲,在當時是創新之舉。而且大多數作品是他本人或其他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改編曲。亨德爾的管風琴協奏曲是作為他的清唱劇演出時的間奏曲創作的。到了18世紀後半葉,獨奏協奏曲已成為一種正規的音樂體裁,海頓與莫扎特都寫過不少鍵盤協奏曲。這一切都與現代協奏曲的形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維瓦爾第出生在威尼斯,他是一位小提琴手的兒子,從小接受音樂與神職的雙重教育。1703年,25歲的維瓦爾第開始擔任神職,但一年之後因患慢性病而被免職,從此完全投身音樂。像這樣兼神職與世俗工作于一身的情況在當時屢見不鮮。維瓦爾第長著一頭紅色的頭髮,人們常稱他為“紅髮神父”。
維瓦爾第是一位真正的威尼斯人,他喜愛輝煌的色彩。他的作品代表了意大利小提琴學派的傑出成就。他在有著“意大利式的激情與狂熱”的大協奏曲的形成與發展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他在生前享有盛名,但在死後,他的作品卻被埋沒了三百年之久。直到今天,人們才又一次從他的音樂中領略到了巴洛克時期的高尚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