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本期內容     往期內容     公益熱線     欄目組         



一份來自麻風村的特別報道


  在遠離我們的社會,生活着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得的一種曾被人們稱為"世紀瘟疫"的疾病——麻風病。

  在建國以前,他們往往難逃活埋或是被燒死的厄運,家人的遺棄和周圍人的歧視使他們只能走向流亡或隱居山林。

  2003年1月 我們《公益行動》的記者走進這個被很多人遺忘的群落,走進他們的生活。

  湖南省永州市的一個偏僻小城鎮。我們經過這裡時,正趕上了熱鬧的集市。由於歷史的原因,麻風村多建在人跡罕見的邊緣地區。距小鎮10公里的荒山中,有一個叫嶺口的麻風村,那裏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這裡海拔1200米,從小鎮到嶺口麻風村,雖然只有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卻明顯讓人感到與山下的小鎮相比,嶺口麻風村顯得十分冷清。據説以前這裡也曾經零散地居住着幾戶村民,但自從修建了麻風村以後,村民們就相繼搬出了山溝。這裡逐漸成了一處與世隔絕的地方。

  在走進神秘的麻風村的那一刻,我們同樣心存猶疑和恐懼。

  剛進村口,就聽到震耳欲聾鞭炮聲。當地人告訴我們説,每每有外地人進村,村裏人都會燃放鞭炮,為遠道而來的客人驅邪壯膽。

  嶺口麻風村始建於1950年,那時麻風病是一種不治之症,為了防止麻風病的傳染,政府在山上建了這個麻風村,前後收治了麻風病患者1000多人,是湖南省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麻風村。如今仍有100多名麻風病人生活在這裡。

  今年70多歲的鄧善妹和她的丈夫,是嶺口麻風村最早的村民。解放前她和丈夫相繼得了麻風病。當時村裏人認為他們會像瘟疫一樣使全村的人都倒楣,甚至有人想要把他們燒死。鄧善妹他們不得不躲進了深山裏,過上了野人一樣的生活。鄧善妹説:“我們生的這個病特別痛苦,小孩拿石頭打我們,村裏人罵我們,還要燒我們,我們只能躲起來,跑到家附近的林子裏,沒吃沒穿。後來解放軍來了,才讓我們過上了人的生活。”

  後來我們的記者了解到,當解放軍找到他鄧善妹夫婦的時候,他們住的是用破布和樹枝搭建的茅屋。是解放軍把他們送到剛剛建好的嶺口麻風村,鄧善妹和丈夫才有了一個像樣的家。

  這些年來他們一直都想回家,但每當鄧善妹想起弟弟的遭遇時兩個人就退縮了。原來他們得了麻風病以後,一次鄧善妹的弟弟生痱子,村裏人就懷疑她弟弟也得了麻風病,那些人拿石頭砸他,還要把他仍到河裏淹死。那個時候鄧善妹夫婦傷透了心,他們知道他們有家都回不去了,因為他們明白麻風病人,不僅會受到別人的歧視,還會連累自己的親人,所以儘管家離他們很近,卻是咫尺天涯。

  劉天祥和周興福是到嶺口麻風村後相識,在治愈了麻風病後,他們結為了夫婦。8年前,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兒。女兒的降生不僅給劉天祥夫婦寂寞的生活帶來了歡樂,也給與世隔絕的村子帶來了一絲生機和活力。 他們成為讓村裏人羨慕的三口之家——一個完整的家庭。女兒漸漸地長大了,一轉眼就到了上學的年齡,為了讓女兒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劉天祥夫婦忍痛把女兒寄養在親戚家。夫妻倆想念孩子,但是又不敢去看女兒,因為她現在在學校裏讀書,因為社會現在還有偏見,他們怕影響女兒的學習,這是沒辦法的事。

  如今女兒已經走了兩年了。兩年來,劉天祥夫婦從沒要求過女兒回來,也從沒去看過女兒。夫妻兩人只能默默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為了能和女兒保持聯絡,去年年底劉天祥用家裏僅有的積蓄買了一部手機,這部手機成了夫妻兩人與女兒溝通的惟一方式,能在電話裏聽到女兒的聲音,也成為夫婦倆生活中惟一的樂趣。但這樣的日子,要熬到哪一天呢?對於將來劉天祥夫婦從來都不敢想?

  專家指出 80年代以後,麻風病已經不再是無法治愈的疾病。然而直至今天,許多麻風病人仍然在承受着世俗鄙薄的眼光,不得不過着長期與世隔絕的生活。許多人生美好的夢想,都結束在他們的青年時代,收音機和電視成了他們了解外部世界的惟一途徑。在採訪的過程中,透過他們言語之間只流露出無奈和面對生活的平靜態度,但是我們卻永遠無法深刻地體會到他們心中的孤獨和不被社會接納的痛楚。回家對他們來説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企及的夢想。

  商州市孝義鎮的五郎溝,是個在陜西省的版圖上都難以找到的地方。1998年陜西省政府和韓國聯合出資修建了一所商洛療養院,專門收治這個地區的麻風病患者。韓國青年叫申東岷就在這個療養院中工作。他是一名志願者,也是中國政府批准到中國進行麻風病慈善事業惟一的外國志願者。申東岷自己介紹説,他小的時候,在街道上看到的麻風病人也不少。由於年齡小不懂事,就用石頭砸他們。後來長大了,他慢慢了解這是麻風病,他感覺很慚愧,所以開始試着接近他們了解他們。

  1996年,申東岷隻身來到中國學習語言。兩年後,他留在了中國。在中國麻風防治協會的幫助下走進了陜西省南部的大山深處,尋找被人們驅趕和拋棄的麻風病人。這幾年,他和療養院的工作人員幾乎走遍了陜西南部山區的每一個村鎮。由於麻風病人大多數被家庭和社會所遺棄和排斥,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曾經居住的村莊,四處流浪或孤身一人避居在深山老林裏。這給申東岷的尋找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很多時候,當申東岷按照資料找到麻風病人時,那個人已經去世了。每到這時他都感到很難過。但申東岷認為,救一個人的命跟救一百個人的命是一樣的。他説,跟麻風病人在一起讓他收穫很多。

  在陜西商洛療養院工作的前後5年裏,被申東岷從深山裏找來的麻風病人共有60多人。這些人大多數是被親人遺棄的孤寡老人,對於這些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們來説,這裡就是他們夢想了幾十年的家。而申東岷説還要繼續他的尋找,只要還有一個病人,他就不會停止。

  與申東岷一樣為麻風病人忙碌的還有湖南省永州市的陽九妹。陽九妹是一名有着多年麻風病防治經驗的工作人員。30多年前,只有16歲的陽九妹就開始負責為麻風村的病人們送糧送藥。當時單位裏的很多同事寧可不要工作也不進麻風村,不去和麻風病人接觸。而當我們和陽九妹一起來到嶺口麻風村的時候,我們感覺到她像熟悉自己的家人一樣,熟悉這裡的每一個人。提起第一次進麻風村的情景,陽九妹至今都很難忘。楊九妹説,剛來的時候,他們全穿着那種農村白布做的衣服,蠻長蠻長的,還穿着農村的那種雨鞋,再用那布把腳套好,戴上帽子口罩。夏天也好,冷天也好都是一樣的穿着。

  如今陽九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了,她已經習慣了和麻風病人在一起的日子。平時九妹陽不僅要給他們買糧送藥,有時為了照顧病重的患者,就連吃住都和他們在一起。九妹心裏不知不覺地把這些麻風病患者當成了家人,而在麻風村裏,不能回家的麻風病患者也把陽九妹當成了他們惟一的親人。

  我國現有600多個麻風村,共收治麻風病人20000餘人。在這些麻風村中,還有很多像申東岷和陽九妹一樣的人在盡心盡力地照顧着這些麻風病患者。他們深知麻風病人所承受的,不僅僅是肉體的痛苦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夠給麻風病患者多一點點理解,給麻風病患者多一點點關愛,希望有一天麻風病患者能走出麻風村,走出大山,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2003年春節前夕,我們《公益行動》的記者隨國家醫療隊趕往距古城西安100多公里以外的商洛市孝義鎮五郎溝的商洛療養院。國家醫療隊將在這裡進行為期十幾天的治療工作。這次國家醫療隊陜西分隊的隊長張國成,是中國性病麻風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有着多年的麻風病防治經驗。到達商洛療養院後,張主任和工作人員馬上開始了工作。陜西省假肢裝配站也將各種設備帶到了療養院,現場為麻風病肢殘患者定做安裝假肢。這些麻風病肢殘患者終於可以實現他們站起來的願望,這也是他們多年來一直盼望的一刻。

  張醫生告訴我們説,麻風病給患者留下的面目讓人們感到恐怖。最常見的後遺症有四肢殘疾、面癱和兔眼。這些都是麻風病患者回歸社會的最大障礙。

  與此同時湖南省嶺口麻風村裏,這裡洋溢着過節般的喜慶氣氛。

  原來國家醫療隊湖南分隊也正在趕往嶺口麻風村的路上。

  1954年,世界衞生組織為了廣泛宣傳麻風病預防知識,消除人們的誤解,改善麻風病患者的生活待遇,促進消滅麻風病事業的發展,將每年1月的最後1個星期日定位“世界預防麻風病日”。希望公眾理解尊重關心麻風病人,麻風病患者也把這一天當成自己的節日。

  敬請關注中央電視臺十套《公益行動》欄目

  首播:2003年3月23日上午9:30

  重播:2003年3月29日下午13;30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