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姑娘阿麗娜
自從聽爸爸講過中國的故事之後,俄羅斯姑娘阿麗娜心中就裝滿了神秘的中國,並在上大學時選擇了漢學專業。她第一次來中國時到了山東大學,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那裏,現在她已經是山東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的學生了。
談起當初第一次上課的感覺,這位海參崴的姑娘臉上洋溢出了掩飾不住的興奮。她説,第一次去上課的時候,教室裏面大概有二十個同學,老師一上臺,同學們都緊張地把本子打開準備上課,但是老師卻説:“你們先別急着翻書,你們知不知道漢字有多少?”我們説:“一百,對吧”,老師説:“錯,漢字有五萬個。”我們一聽,“哎喲,五萬字,如果我們每一天背10個字,那就是5000天,也就是15年了”。接下來老師説:“關於口語的問題,你們覺得把普通話學好了就可以隨便交流了吧,不可能,因為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你們到了除了北京以外的地方根本聽不懂”。當時好多人站起來走了,留下來大概有10個人左右,老師説,“好,隨便的人都離開了,現在最堅決的人都留下來了。”這樣我就開始學中文了。
談起來中國的目的,阿麗娜説,第一學中文,第二是了解中國的文化。不是表面上的文化,而是再深入一個層次,因此她選擇了社會學,以便能全面地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悠遠的歷史。
來中國4年,阿麗娜走訪了很多城市,但她的最愛還是山東。她説她喜歡山東人的豪放、實在、好客、熱情,同俄羅斯人的奔放非常協調。當記者調侃着讓阿麗娜來一段方言展現時,她不假思索地説“俺是山東人”。
可愛、幽默的阿麗娜對老捨得《駱駝祥子》情有獨鍾,在《同樂五洲》的錄製現場,她一身中式的鄉村打扮,一人分飾的虎妞和祥子把現場所有的觀眾逗得樂不可支。
對音樂着迷的馮家偉
喜歡音樂和歌劇的馮家偉,大學裏學的是文學,畢業論文寫的是《文學與歌劇的關係》,畢業後他在法國的蘭西歌劇院工作了三年,現在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藝術策劃。
馮家偉十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學漢語,每個星期六學兩個小時。1993年他第一次來中國旅游時,就非常喜歡這裡,當時他在北京外國語師範學院待了一個多月,去很多地方,西藏、大同、香港、深圳他都去過,但最喜歡的還是北京。他的想象中,中國還是他在電影中看到的樣子,雖然到了中國他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景,但現代的中國他也一樣喜歡。
從電影,還看《紅樓夢》中得來的“中國印象”至今讓這位法國男子非常着迷,他説他喜歡民間文化,喜歡和老百姓聊天,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他都騎自行車上班,就連他居住的地方也是從朋友的朋友那裏租來的位於新街口的小四合院。
馮家偉告訴我們,在法國所有的小孩子學中文的時候都會學《南泥灣》這首歌。他興致勃勃地談到:“我的第一個中國朋友是導演,我教他法語,他就用錄音機教我學《南泥灣》,就是一個女高音唱的‘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當時我就以為我去中國的時候大家都會這樣唱,可是1994年來中國時,一下飛機,在機場聽到的不是《南泥灣》這樣的歌,而是‘對你愛愛愛不完’,當時我覺得比較奇怪,可是後來,我知道我們走路的時候,我們蹦迪的時候,都是流行音樂而不是中國的傳統音樂”。
馮家偉原來的專業是文學,他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文學和歌劇的關係。他對音樂非常着迷,就連睡覺的時候也聽。去過他家的朋友都比較奇怪,説你吃飯的時候聽音樂,聊天的時候聽音樂,睡覺的時候也聽音樂,什麼時候沒有音樂?雖然起音樂馮家偉頭頭是到,可談到唱,他卻非常謙虛地説,“我唱得不好,我只在洗澡的時候唱。我原來以為我唱的是男高音,後來我才知道我是男低音,我小時候還唱過女高音。”
即便如此,酷愛音樂的馮家偉還是在歌劇演唱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曾多次受到中國朋友的邀請,在中國一展他的風采。對此,他是又高興又擔心。一方面,他真的非常想在中國的舞臺上表演,他可以演唱很多的歌劇,另一方面,他又擔心中國觀眾的反映,害怕他們不明白他想表達的感情。無論如何,我們對馮家偉的歌劇還是充滿期待的。
想當服裝設計師的瓦多格
來自斯裏蘭卡的姑娘瓦多格原來想當一名服裝設計師,但高中畢業時的出國留學機會,把喜歡中國文化的她帶到了中國,現在她是南京師範大學漢語專業四年級的學生。
瓦多格喜歡中國文化,不但在國內學習過京劇,同時還迷戀中國文學。魯迅、巴金的小説,她都曾拜讀過。雖然書中的許多歷史背景讓她非常迷惑,但她還是愛不釋手。她説,雖然語言學習越來越難了,她一度也想過改學別的專業,但她還是會堅持下去的。
喜歡中國的瓦多格在北京、上海、廣州、浙江、溫州、珠海都留下過足跡,但她最喜歡的是南京和杭州。杭州是她見過的最乾淨的地方,而南京大學裏的景致則是別處無法相比的,有很多樹和花,移步皆是景,舉眼滿是春。
在《同樂五洲》的錄製現場,説起在中國的生活經歷,瓦多格為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今年二月份黃山的故事:今年二月份她和幾個朋友決定去安徽的黃山,就在離黃山賓館大概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時,車突然壞了。當時她們都很餓,而附近也沒有商店,一個當地的老奶奶走過來問:“你們是外國人吧?你們吃了沒有?”我們説:“沒有”,她便讓我們到她家吃飯。老奶奶準備了稀飯、青菜和幾個雞蛋給她們,開始她們不好意思吃,因為老奶奶家裏很窮,或許她給她們吃的是她自己的午飯,但她堅持説:“沒什麼,沒什麼,多吃點,多吃點。”
瓦多格不知道老奶奶能不能看到這個節目,但是她現在想告訴老奶奶,她們非常感謝她。這次旅行,使黃山成了瓦多格的“景點最愛”,而發生在黃山的故事更是感動着她,也感動着我們。
有“貓王”風采的王書人
來自美國紐約的王書人最喜歡表演,他15歲開始拍戲,在英達導演的《中國餐館》中扮演一個導演,在《風雨澳門》中扮演過律師,他還寫小説、拍電視記錄片,在中國教育臺用魔術教孩子學英語。
“為什麼他們叫我李白,我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説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很可愛 , 我有點帥……”,如果你知道這首歌的作詞、作曲、演唱都出自美國人之口,您是否會為他的才氣和靈氣着迷呢?
初見來自紐約的王書人,他便使出混身解數為我們表演了一場“方言”秀,北京腔、四川話、河南調,他都模倣得有模有樣,難怪會得到很多導演的親睞,可令我們奇怪的是,滿口這樣口頭語的人怎麼會叫王樹人這樣一個文縐縐的名字?
“王就是貓王對不對,我就是書獃子,不像嗎?我給你們講我的故事,我上課的時候喜歡學習中文,而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模倣別人,所以我經常模倣人,老頭子看到我模倣他們就會説:‘你毛病啊?’我就説:‘誰病了,我沒病’,這是北京的故事。
聽完了王書人的自述,你也一定為他的亦正亦邪而着迷,而最迷人的還是他在《同樂五洲》現場,模倣已故歌星“貓王”的表演,英俊瀟灑的他把錄製現場的氛圍調動的活躍異常。擁有書生名字的王書人中國書未必讀過很多,但他一定行過很多路,什麼都會一點,多才多藝才可以瀟灑走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