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身份及觀點:
趙阿娜:北大中文系 碩士生(先擇業後就業)
陳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 博士生(先就業後擇業)
觀察員身份:
張一名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杜永全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生
李旭鴻 財政部公務員
柳春光 高原 張琳莉 田園 大學生
梁玉 李宏偉 北京第二外語學院
李靜波 公司經理
陳松 公司職員
閻昆 公司職員
趙阿娜:我不同意這种先就業再擇業的看法,我認為應該是先擇業後就業,因為這种先就業後擇業的過程當中,勢必包含了很多無奈,你會有很多不願意,不是出自於自己內心的一種選擇,可能由於生活所需,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各種各樣的原因,來逼迫自己完成這樣的一種選擇,這樣的話,勢必會造成你理想當中一種職業,一種生活狀態會越走越遠。
陳華:我的觀點是應該先就業後擇業,大學生剛剛畢業的時候,首先面臨的是一個自立生存的問題,那麼如果他連自己的生存問題都不能解決的話,他又何談去自主擇業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業是無條件的,那麼擇業是有條件的,就業的無條件,是説它是一種生存的手段,那麼擇業是有條件的,是在你滿足了這個生存的基礎上,你再去實現你的個人價值。
陳華:我舉一個例子,華羅庚,實際上他在成為一個大數學家之前,他自己就非常喜歡數學,但是,他由於生活所迫,他在進入數學這樣一個王國之前,實際上和他的父親在一個小雜貨舖裏面做夥計,但是這個並沒有影響他後來成為一個大數學家。所以我覺得如果除了賣白菜的方式,他不能謀生的話,他就應該去賣這個白菜,先謀生。
趙阿娜:如果我的目標是想進微軟這樣一個大公司,但是現在的現實條件不允許我進入微軟的話,那我一定會找一個和軟體開發或軟體研究相關的一個企業去,即使這個公司離我想像當中的公司差得很遠,只是國內一個很基本的,很小的公司,但是我也會去,但是如果和我的職業相去很遠的話,那我一定不會去。
主持人:但是我聽陳博士剛才講的有很多的原因,是來自於外界的壓力,就是客觀條件,比如説他如果不就業的話,他失去了這個現在的指標,他進城市的戶口指標,他失去了賺錢的機會,因為家庭無法再給他提供這個經濟來源,您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趙阿娜:考慮過,首先,陳博士説,如果要是因為客觀原因,我得養活自己,我也承認,如果是比如説我們現在每個大學生畢業了,連自己起碼的溫飽都出現問題的話,那我也不贊成你太理想化,但是,如果你很早就面臨一個生存這個危機的情況下,你為什麼還能讀到博士,而沒有高中畢業的時候就去就業。
陳華:我對趙小姐的這個觀點持保留意見,原因就在於,我覺得她談的是比較理想化的一種狀態,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一個人他大學畢業以後,已經22歲了,那麼從這個階段,到30歲,到40歲,實際上,他的個人的社會角色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説他可能會成為別人的丈夫,妻子,或者成為孩子的父親,母親等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到了30多歲,實際上一個人呢,可以説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了,這時他的這個個人選擇的餘地,就相對來講被縮小了,那麼在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他沒有能夠順利地去體會到他自己還有這樣那樣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的話,我覺得他的這種比較理想化這種觀念,反而會對自己的事業選擇呢,形成危害。
趙阿娜:正如剛才陳博士所説的,一個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你當時會更無奈,但是正如中國那句老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這個時候,如果你到三十歲的時候,你還不趕緊懸崖勒馬,不為了自己的,也不是説理想了,就是一個更好的職業去奮鬥的話,那我覺得真的就沒有機會了,那你可能一輩子始終處於這種我無奈,無奈再繼續無奈下去。那您願意始終處於這種被迫的生活狀態,還是説我更發奮努力去追求一下。其實我覺得話説到這兒的時候,我有一個感觸,我倒覺得我們討論的話題並不是簡單的就業和擇業的問題,是先就業還是後擇業的問題,我覺得是一個生存態度和一個生存價值的問題,我相信很多人持陳博士你這種觀點,我覺得這些人,之所以持這種觀點,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他想滿足一個基本的生活所需,但是我覺得持我這種觀點的人可能更多的是想追求一種真正的生活態度。
陳華:就擇業這個角度來講,我很欣賞胡適説的八個字,就是“性之所近,力之所及”,那麼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不是在你面臨社會現實的時候去做的,而是説是在你大學的時候,你可能就要根據你的興趣,去選擇適合你的職業,但是我覺得我們今天來討論一個更有意義的問題,是今天就業形式非常嚴峻,那麼職位,相對來講,對於大學生這樣一種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資源相對缺乏。
主持人:現在職場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去找工作,都寫着無工作經驗免談,很傷大學生的心。如果按您説的,他就是想從事這個行業,就一門心思鑽進去,結果因為他沒有工作經驗,會不會這確實是一種曲線的策略。
趙阿娜:的確是這個樣子,可是我們換一種角度想,如果真的是所有沒有工作經驗的人,都找不着工作的話,那我們所有的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肯定都找不着工作。而且第二個問題,您所説的這個工作經驗,如果我是一個公司老闆我需要找什麼樣的具有工作經驗的人,肯定是和我這個公司所從事的行業相關的工作經驗。比如説剛才像您説的這個例子,我微軟想招人,我肯定不會招一個有20年賣大白菜工作經驗的人,他肯定不會招這樣的人。
主持人:他有可能想招一個銷售人員,熟悉中國市場的銷售人員。
趙阿娜:那只能説明這個應聘的人也肯定不會去應聘這個程序設計員,他也肯定只會應聘這個銷售人員。
陳華:就是説對於大學生的教育來講,尤其是本科生,現在也越來越面向於素質上的教育,因為實際上大學生本身來講受的不是一種職業化的教育,可能對於每個大學生來講要學很多的課,要學很多的內容。但是現在有一個調查,實際上大學生,到了他真正立業的時候,比如説到三十多歲,四十多歲,還從事他本身專業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這個階段,實際上受的是一種素質的教育,培養的是他個人的一種人生態度,他處在一種逆境和順境中,是不是能夠做到泰然處之。
陳華:一個人他的職業,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標,其實對於大學生來講,他要完成他自己自身的一個轉換,那麼對於社會上來講,對於一個企業他要招這個人的話,我覺得他比較看重四方面的素質,一、需要這個人是比較有責任心的;二、他要有一定的專業素質;三、他要有一定的團隊精神,比較好的團隊精神和溝通的能力;四、他應該有一定應變能力。這些因素,其實是和學生走入社會之前,判斷他這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那麼我覺得如果一個人,他一直在外面漂着,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如意的工作,剛才在講找工作過程中,趙小姐比較強調的是這個人的興趣,但是實際上,對於現在的求職者來講,興趣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求職者所要求的這個目標裏邊,實際上佔比較大比重的是收入,是工作地點,是發展機遇。
主持人:陳博士一再認為你是理想化的,你怎麼樣反駁呢?
趙阿娜:我倒不認為我的想法特別的理想。比如説我男朋友,他現在是在清華大學讀博士,他是讀工程物理,因為他的自身經歷決定,他在學校也從事很多的社會工作,他的興趣也偏向管理這一方面,雖然説和他的這個專業背景相去很遠,但是他的興趣,還有他的個人擅長都在一方面,事實也可以説明這一點。然後他在今年,因為他今年7月份畢業,正好面臨找工作,我倆達成的共識是説,在找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説,為了將就,為了畢業的時候留一個北京戶口,或者是為了起碼的生活所需,就被迫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所以他投簡歷也都是那種很大的公司,和自己職業興趣相關的一些公司。
陳華:就是説堅決不賣白菜。
趙阿娜:我不否認,我不是説賣白菜不是一份好的職業,這個社會分工,還是大體供求平衡的,現在賣白菜的人可能比你我更適合去做。
陳華:我給你提供一個數據供你參考,首先我覺得你所舉的例子,都是你周圍的人,而我知道,你周圍的人,能力可能都是比較強的人,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是一般的人,在面臨一般的問題的時候,他所做出的理智的選擇,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全國有這麼多大學生,而我們現在來講,以後仍然面臨一個很大的擴招壓力,也就是説不要指望著以後大學生的招生人數會減少,因為現在來講,中國的教育還停留在精英教育的階段。據統計,中國目前只有11%的大學生入學率,那麼低於15%被認為是精英教育。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已經達到了15%的入學率,德國這樣的西方發達國家,達到了20%以上,那麼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學生不要指望今後在你就業的競爭者中,會突然少了一部分人,這是不可能的。
高原:我非常支持陳博士的意見,以前我也是從大二開始,就開始思考,以後要考博,要考研,然後要出國,但是到後來我覺得,如果我不是真心的選擇學術這條道路,以後找工作,要走一個職業化的道路的話,我覺得本科畢業就可以找工作,而不是説我讀完研究生我再去找工作,這就是一個職業和一個學術的區別。每個人在選擇他的學術或者是職業道路的時候,如果你選擇了職業道路,那麼你就應該認認真真的去考慮你怎麼樣做好你的職業道路,你希望走什麼樣的職業道路。你是一個活潑外向的人,或者你是一個沉默內向的人,你有很多種職業可以選擇,那麼你選擇了這個道路,不管你當時面臨的選擇,你喜不喜歡做這個選擇,但是你選擇了,你就要認認真真的走好它。
李旭鴻:我們的觀點還是贊同先擇業,首先,反方的陳博士的這個觀點,他覺得是應該是先就業,他限定的條件是一個人,在面臨很極端的情況下做出的一種選擇。我們這樣一個辯論,應該倡導大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不應該非常被迫的屈從於現實的壓力,僅僅混一口飯吃。我們常説呢,男怕入錯行,我想這個對於剛剛走向職業生涯的大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對於大學生來説,他有這樣的能力去選擇,他並不是説面臨着生存的壓力,在國家和社會也對這方面生存壓力做出了很多社會保障的一些措施。第三、如果一個大學生,他覺得先就業,然後再擇業,那麼在他以後的職業生涯當中呢,他第一個工作很可能就是不會安安心心的去做,他總想著去跳槽,去做其他的事情,對於用人單位來説,他肯定也不喜歡招收這樣的大學生,同時這樣的話,等於大學生就業這樣一個渠道更加狹窄了。
張琳莉:我們的觀點是支持先擇業,我們應該是先就業,有這麼幾個方面的考慮,就是説我在選擇我的第一份職業的時候,實際上我已經充分進行現有條件的比較,我選擇的是目前來講是最優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就不要再猶豫,一定要去抓緊馬上就業,馬上開始,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大學生,因為我也是從那個年齡階段過來的,有很多很多美好的理想,這種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是有距離的,我們都知道,好多東西,書上得來終覺淺,那麼説你要實現你自己的理想,首先要到現實當中去磨煉,去經受歷練,你先就業了,也不是説永遠將來一成不變了,還是要圍繞你將來一生的理想,一生的追求,去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取,不斷的適應變化。
陳華:如果説大學生擇業的話,作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那你要頂天,但是,你的基礎是立在地上。另外,用一首詩的兩句話和大家共勉,就是“馳駿蕭竹伴我生,心有宏志節節求”,我希望,我們大學生不僅有美好的理想,而且你有宏圖大志,遠大抱負的同時,你能夠像竹子一樣,學習它的品格,一節一節的去生長,一節一節的去追求,一節一節的去奮鬥,一節一節的去抗爭,希望能夠和大家共勉。
趙阿娜:我真的奉勸那些大學生,在面臨畢業的時候,不要因為一時的生活所需,不要因為自己身邊的人都怎麼樣了,去盲目的做出不喜歡的選擇,關鍵你要對你自己負責,在你對你自己負責的前提下,你才有資格説,我對家人負責了,對社會負責了,乃至對國家負責了。
主持人:我們討論的,實際是一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爭論,那麼在就業形勢不太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應該不屈不撓堅持不懈追求自己的目標,還是我們可以稍微的靈活一點,先不斷地積累經驗,這可能是每一個畢業生都將要面臨的選擇。我們就要把各方面觀點的利弊全部講出來,希望能夠對各位畢業生,能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