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純粹的學術辯論節目是很難在收視率的問題上交待過去的。所以我們時常關心一些關係到很多人利益的選題,比如物業管理。
就我目前的觀察,這個《物業管理條例》是有點偏向物業管理公司了。這是有可能的,第一,制定條例的人大都沒為買房子的事和別人生過氣,何況物業管理呢!在他們眼裏,物業管理的小同志們幹的都是蠻辛苦的呢!第二,業主們是一個太過廣大的群體,以其廣大所以無組織無紀律,自然也就沒有時常溝通串聯跑部打探的代表,就容易被妖魔化而無申辯的陣地。第三,物業管理公司是有組織有紀律有行業協會的正規軍,有人專門負責替他們做公關工作,告訴上級現在表現怎麼好,環境怎麼差,日子怎麼難過。從宏觀上考察三方的心態和地位不難得出結論:制定條例的人們一定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公平公正公開的大好事,並期待着表揚;業主們覺得又被忽略被規範了,感到不能接受;物業公司的表現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原以為他們會感恩戴德,大呼萬歲,沒成想他們居然還是有意見,認為依然沒有保護好他們的利益。這是我在節目裏遇到的最大的意外,利益的不同居然能讓人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如此不同,業主和物業公司真是不可調和的一對矛盾嗎?(樊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