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際性題材”的一點反思!
——閱《紀錄片:我們正在進行的游戲》有感
看了《紀錄片:我們正在進行的游戲》,很開心,也很興奮。畢竟,關於紀錄片與國際化接軌的話題在平時太少能夠聽到,而在一貫相對膚淺的網絡上遭遇,實在令人驚訝。
在文中,筆者相當"大膽"地指出當代紀錄片傳承的精華與沿襲的弊病,其語氣之威嚴;筆鋒之潑辣的確使人嘆服。但是,在文章第二個部分"注重本土--質疑所謂國際性題材"中對"國際性"概念的闡述卻似乎有所偏頗。國際性就一定是反映國人的愚昧貧窮與邪惡落後嗎?在筆者列舉的大量實例中,很多並不是紀錄片的典範(或者就根本不是紀錄片)。又怎麼能指責我們大量的紀錄片創作者"崇外之風日漸頻密"呢?請記住:紀錄片,不是單純政治的或者片面民族主義的鼓吹手段,而是來自人性的寫真,映射時代的觀照,它是一部全人類的史詩。
不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紀錄片在中國走入一個漫無邊際的誤區,國際的關注也好,世界的肯定也罷,似乎離咱們中國特別的遙遠。但是,讓我們真正審視自己,有一個時代,我們的紀錄片已經走進了一個程式化的死角,沒有同期聲(我並不是否定純文本紀錄片的價值),沒有來自真實的精神衝突,甚至沒有最起碼的紀實態度和方式,而這些,並不是某種風格的錯誤,它是紀錄片在拓展自身的過程中不尊重最基本的人性,無視作為人類最根本的生存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什麼是最具震撼的選題?什麼是最永恒的主題?什麼是真正國際化的題材?是對生命的嚮往,對人類為了生存而進行的努力和抗爭,是全球化人文主義的無盡追求!縱觀古今內外的紀錄片精品,無不是圍繞着這個主題孜孜不倦地探究着。又怎麼可以説背離了正義與美好呢?
説到中國的紀錄片,也並非筆者所言只是認同中國的貧窮落後。從《回家》到《婚事》,從《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舟舟的世界》到用紀實手法拍攝的新聞調查《大官村裏選村官》,哪一部不是反映中國人崇尚時代文明,崇尚真善美,為了生存,生命,現代文明以及幸福美好而不懈努力的好題材?哪一部不是在展示着現代中國的人文關懷與時代精神呢?事實上,這些好作品也都獲得了國際性的大獎,而筆者怎麼能就憑對張藝謀幾部作品的偏激歪曲來否定世界對中國紀錄片的承認與肯定呢?
真正的藝術是為全人類的進步而存在的,永恒的紀錄片也正在用不斷更新的設備紀錄着人類的史詩.對於中國今天的紀錄片,不要太多的指責,摒棄太過浮躁的心態,讓我們為傳承文明而勞作,為創造嶄新的文明而思索,多一些睿智的筆墨和人文的感動,不是更好麼??
江西省撫州電視臺 衛 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