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紀錄檔案     創作手記     欄目動態     小喬隨筆     欄目全家福     紀錄全接觸         



加      片


  
崔  永  元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糟粕,文人相輕便是其中一種。因它不像“小腳文化”那麼噁心,很多人視而不見。

  文人相輕只是個概念。具體到行動上分得很細,比如寫書的看不上演戲的,演戲的看不上演電影的,演電影的看不上幹電視的,幹電視紀錄片的看不上幹其它電視節目的等等。

  不知道為什麼,干紀錄片的好像特牛,差不多算電視臺裏的知識分子。

  我對紀錄片的概念,可以溯源到我上小學看電影的時候,那時候,人們管紀錄片叫加片。是加在正片也就是故事片之前的片子。比如“三戰一哈”,那“一哈”就是紀錄片──《毛主席會見西哈努克親王》。

  説是加片,也有加一晚上的,比如《南京長江大橋》+《根深葉茂》、《打開聾啞禁區》+《隔日愁變成百日鮮》。既便如此,人們也頂着嚴寒,裹着大衣在嚴寒中扛着,我那時的想法是,萬一要有正片呢?印象中有一次這邊放着加片,並加緊聯絡友鄰單位,終於跑來了正片《杜鵑山》,看黨代表柯湘俊俏的模樣,心想,這回凍得值。

  我小時候也動過弄電影、電視的念頭,但絕對是想弄正片,沒想過弄加片。

  我對加片多少有興趣是在大學畢業後,一次是蘇聯電影回顧展,我看到了羅姆的《普通的法西斯》,印象中有這樣一段,畫面是各式各樣的戀人們互相整理上衣領子,解説是“愛情使人們如此相似。”

  加片還有如此拍法。

  後來又看到了《從毛澤東到莫扎特》。美國人拍的。

  這時候,我混在電臺,有了幾分知識分子的頭腦,明白了紀錄片獨有的探求視角和敘述狀態,可以説已經對紀錄片刮目相看到了葉公好龍的地步。

  安東尼奧尼先生不就用加片反華嗎?

  我的同學時間也拍起了加片,《回延安》、《我愛你,地球》,拍得一般。

  有一個叫《靜靜的天盡頭》拍得特別好,但不是他拍的。

  後來,我看到了《混在北京》(一個地下加片),把我給震住了,天哪,這不比正片差。這時候,我已經很學術了,很佩服拍攝者讓被拍攝者感覺不到攝像機存在的技巧,只有這樣,加片才可能真正真實的還原生活。

  有一陳子,我的同學時間、陳傑、王子軍紛紛改弦易幟改拍加片,聽他們的口氣,好象會拍這個很了不起似的。

  我這人不甘落後,也就順手拍了40多部加片,有什麼呀。

  他們説我拍的不是加片,是專題片,專題片就是文字配畫面,加片就不一樣了。

  加片一般不配解説,得看不太懂才行。

  加片得耗時候,拍一兩天不算,比如拍一隻猴,你至少房頂樹上跟拍五年。最好能採到交配的過程,這時生命延續的涵義才可以彰顯。

  加片不能拍一線人物,怎麼着也得拍男的頭髮長或者女的禿子那種另類一點吧。

  拍加片不能有錢,最好的狀態是賴着帳並頑強地拍着。

  拍好的加片有沒有人看不關鍵,最好是在某國家海濱城市得個呦口的獎,才算體面。

  我現在不拍加片了,改拍正片。

  那天一人正在出恭,有鏡頭對着他問:北京風大嗎?那人説,我操,這也拍啊!

  看看,殘酷的競爭快把人逼瘋了,拍加片這碗飯不好吃。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