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紀錄檔案     創作手記     欄目動態     小喬隨筆     欄目全家福     紀錄全接觸         



《永遠的崑曲》節目介紹


  第一集:

  被稱為元音大雅的崑曲最初起源於江蘇昆山一帶的民間曲調。在明代,一個叫做魏良輔的人對於流行與當時的南曲和北曲進行加工整理,創立了水磨調,也就是現在崑曲的基本曲調。但是,那時,動人的崑曲往往只是上層文人雅士抒情懷古的一種方式,直到一曲《浣沙記》的出現,崑曲才從屋檐堂前的清唱搬上了舞臺,成為真正的戲曲。

  第二集:

  2000年的10月,上海昆劇團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一連三個晚上,演出了全本《牡丹亭》。這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戲劇作品,從誕生之日起的400多年裏,經歷了崑曲最興盛的時期,也見證了崑曲不可挽回的衰敗。至今,它依然是中國戲曲的最高藝術典範。然而,在4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一代又一代人靠口傳身授將這部戲延續到21世紀的舞臺上而不至於走樣,這實在是一個奇蹟。

  第三集:

  自從清王室退位到1949年解放前的三十多年中,由於天災人禍頻繁,崑曲已是江河日下,頹勢難挽。在民生凋零的歲月中裏,歷經艱難的崑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崑曲走向衰落。但是,也有一部分有識之士在一片風雨飄搖中竭盡全力挽救崑曲,儘管他們的努力不過是慘澹經營,但畢竟保留下崑曲的藝術薪火。

  第四集:

  經過幾十年的戰亂,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崑曲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行將消亡。這個時候,崑曲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全力扶持,1956年4月6日新編昆劇《十五貫》在北京廣和劇場的正式上演,得到了周總理的支持,開始了全面復興。之後,隨着新中國第一個國立昆劇院的成立,全國各地昆劇演出團體紛紛建立了起來。於是,這次復興使這門古老的藝術獲得了生命歷程裏最輝煌的階段,讓它從大悲走向大喜,極衰走到極盛。“近代百戲之祖”終於又延續了下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