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記者 周玫報道)今天(8月16日),在威海電視臺進行的是“2002年少兒藝術電視大賽”器樂類決賽。小選手所演奏的樂器絕大部分都是民族樂器,如古箏、笛子、琵琶、二胡、嗩吶等,演奏西洋樂器的選手比較少,且主要集中在鋼琴彈奏上。
唯一一位彈奏電子琴的選手鄧若曦今年才5歲,梳著兩個沖天的羊角辮,穿著紅色的肚兜,在臺上正襟危坐的比賽,一下場卻坐在媽媽腿上撒嬌,一臉天真燦漫的模樣。問她有沒有信心拿獎,她説肯定會得金獎。再問她憑什麼這樣自信,沒想到她很認真地回答:“因為我從沒得過第一名,所以這次一定會得第一名。”媽媽説,她們是從湖南來的,孩子到威海後吃不慣北方的飲食,幾天來都沒吃什麼東西,就吃一個饅頭當飽。
像這樣水土不服的選手不止她一個。一位小女孩上場前就肚痛不止,一直緊皺著眉頭,忍著痛堅持完比賽,一下場眼淚就掉了下來。她卻不是因為肚痛而哭,而是因為沒有發揮好,音準、節奏變形而流淚。大家只好安慰她明年再賽。
孩子的比賽,總是牽動著大人的心。這次隨同來威海的家長和老師們,顯得更為緊張和重視。最多的一個孩子有六個大人陪同。還有白髮蒼蒼的爺爺駐著拐杖來看孫子比賽。昨天,山西黃河少兒藝術團小百靈合唱團帶來的12人合唱的節目《瑤山夜歌》,音樂剛起,指導老師立刻坐在舞臺正對面的位置上,手揮舞著拍子,嘴裏還唱著,只是不發出聲音來。他的表情、手勢異常豐富,隨著節奏,時而吐氣,時而停頓,哪該舞動身體,哪要注意樂音長度,哪要控制氣息,這位男老師詮釋得清清楚楚。孩子下場後,他不斷地給一個個從身邊走過的學生鼓勁,欣慰的表情就像辛勤的園丁培育幼苗時流露的喜悅,讓我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那時候,我也是上臺表演的孩子中的一員,老師也是這樣鼓勵著我們,指引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