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燕從小性格內向、自卑,對穩定的生活充滿深深的依賴。然而命運卻讓她在1997年同時遭受到離婚與下崗的雙重打擊,她的生活頓時失去了重心,只能將痛苦的情緒訴之筆端。
為了生存她到居委會上班,每月拿着100元的微薄工資。一天一位居民的反映使她萌生了創業的念頭——開社區幼兒園,解決孩子上幼兒園的困難。
創業本屬不易,更何況她那樣的性格。為了資金,為了場地,磨破了嘴皮,説了比她上半生所有的話還多的話。她開始嘗試以前從沒嘗試過的男人們幹的活:親自拉出四、五十車的垃圾;親自動手作傢具,刷油漆;甚至在工作中受了傷,也要忍着劇痛堅持把活幹完。一次次肉體感受到的痛苦,卻使她的精神一點點走向獨立,走向堅強。
幼兒園終於開張了,但卻只招來了三個孩子。孩子們在空蕩蕩的場地裏玩耍,是對她那點可憐的自信歡樂的嘲諷。她想到辦假期特長班來吸引孩子,雖初見成效,但與付出還是相去甚遠。她陷入了創業路上進退兩難的痛苦境地。為走出困境,她出臺了多項便民服務措施,並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得到家長們的信任支持。自己童年被忽視的經歷使她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被愛忽視,她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被孩子們稱做老師媽媽。
經過一番創業的磨礪,如今的曹曉燕獨立、自信、成功,性格的轉變使她再次贏得愛情,並得到新家庭的尊重。
(編導: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