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城市在一天天的擴張,生活的節奏日漸加快。在繁忙的都市裏,不斷變換的市場需求催生出了許多新的職業,正在悄然興起的專業化保潔服務就是其中一種。
今年32歲的梁立偉曾經是北京市某工廠的一名焊接工人。在下崗3年之後,他與朋友合夥開辦了一間小型的保潔公司。他覺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人都能接受得了保潔服務,有市場需求。我做這個職業也沒覺得低人一等,幹什麼都是為人民服務,這也算是做出一份貢獻。”
公司剛開始的時候,梁立偉他們只是承接周邊一些家庭簡單的衛生、清潔的零碎活兒。經過近半年的運作,他們逐漸打開了市場,經營範圍進一步擴大,員工也由開始時的4人增加到現在的7人。為了更好的提高公司服務水平,拓展業務領域,梁立偉他們又新添置了一些設備,主要從事居民家庭裝修後的清理、保潔,他們將這種業務形象的稱為“開荒”工程。
保潔公司與我們傳統的打掃衛生不一樣,他們使用的專業設備、藥劑是一般家庭所不具備的;分工更加細緻,方法更加科學,對保潔服務的標準、要求更為嚴格。儘管如此,但保潔行業的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其從業人員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後就可以勝任。
保潔保潔員李牧這樣介紹:“這一行説起來技術含量不是很高,可是真正要入門,做得很好的話,它肯定要一定的規範。比如你做一個家庭的保潔,它是按程序做的,從上到下,從裏到外,按照程序做下來,這些員工肯定要經過培訓。”
各行各業都有規模大小不等的載體,保潔行業也不例外。大的保潔公司有固定職工幾千人,資産幾百萬;小的保潔公司一般只有幾個人,投資也只在一、兩萬元左右。大公司講求的是規模效益,小公司則靈活方便,各有韆鞦。梁立偉的公司就屬後者。
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梁立偉他們在進行家庭“開荒”保潔的同時,又通過廣告宣傳和幾個朋友的幫忙,接下了一家超市和一個單位的日常內部保潔業務。
梁立偉和他的員工們經過實踐,體會到要作好這一行首先是得把服務規範抓起來,樹立自己的品牌:“曾經有一次,我在望京(小區)做了一家(保潔)。那家比較挑剔,我記得是父子兩個人驗收時候,趴在地上檢查衛生,後來要求我們返工。當時,我們的設備已經搬到車上了,又搬上樓重做,直到業主滿意為止。”
“且將殘紅收拾去,更待來春芳滿園”。對於梁立偉他們來説,保潔--在為業主創造一個衛生、潔凈、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重新定位生活的起跑線。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是任何行業興起的先決條件。一方面,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為保潔行業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服務社會化,也促使了保潔行業的悄然興起。目前,僅在北京市,就有大大小小的保潔公司500多家。那做這個工作收入怎樣呢?“生意最好的一次就是我入行的第二個月,將近幹了一萬二千元左右業務,扣去開銷,大概賺六、七千塊錢。每個月業務有時多點,有時少點,平均每個月大概賺兩千塊錢。”
對於那些剛剛起步的小保潔公司來講,他們的市場又在哪呢?以北京市為例,目前高檔寫字樓的面積大約在3000萬平方米左右,加上工廠、機關、商場、飯店、居民社區等總面積有近兩億平方米。從保潔市場分割情況來看,10家大型的保潔公司每家大約佔到100萬平方米,幾十家中型的公司大約每家佔到50萬平方米,小型的就更少,因此尚待開發的市場空間還是挺大的。
一般來説,大的保潔公司的收費標準要高於小的保潔公司。有些客戶看重的是這些大公司的信譽和服務質量,寧願多花一些錢;而有些客戶則從經濟實惠的角度考慮,請小公司來做。此外,一些數量少的業務,大公司不願意接,這也給小的保潔公司留下了一定的市場。
市場是在不停的變化,一些客戶不斷提出的新的需求,也會使保潔服務的業務範圍得以延展。為了把公司作得更好,李牧平常:“按照我的經歷來説,從小的方面做起。首先從家庭(保潔)方面做起,家庭(保潔)方面做好了以後,再往大的方面——物業裏面、小區裏面整個日常保潔,還有一次性的“開荒”(清潔)、高空外墻(清洗),慢慢把(業務)擴展開去。”
國家勞動和保障部勞動科學技術研究所 副教授 郭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個需求肯定會興起。一個是需求,一個是開發,開發和需求,開發就是勞動力、就業者自己想辦法,創業者自己在想辦法來開拓這個(市場),就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這個領域還是有相當大的潛力。”
需求産生市場,市場造就崗位。其實,只要你去用一雙觀察的眼睛悉心去尋找,你一定會發現:崗位就在你身邊。
(編導 葉靖 攝像 牛成)
|